【劳动者最美丽 奋斗者最光荣】于洁:一片丹心育桃李

05月11日 14:33


劳模档案

于洁,葛江中学教师,2024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从教33年,始终以爱心、耐心、细心关爱学生,与学生亦师亦友,做教育渡人渡己。她编写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9本成长纪念册,被朱永新教授称为“傅雷家书”式的文字。


说起于洁老师,昆山市民并不陌生。她在30多年的教书育人职业生涯中,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她身上的优秀光环,是最好的见证: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最美班主任、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州市“圣陶园丁奖”获得者、苏州名优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30多年如一日,扎根在教育一线,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

  

去年9月,于洁主动申请轮岗,到昆山最南面的乡镇学校——淀山湖中学任教。由于学校距离昆山市区很远,每天通勤往返都得占去大量的时间。一心装着教育、装着孩子们的于洁,干脆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了下来,为的只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有人这样问她:50多岁的人,跑那么远教课不说,还离开家在那里租房子住,为何这么“折腾”?于洁说:“生源就是资源,问题就是课题。我就是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心里。在这块土地上种桃、种李、种春风。”

 


以书信交流,以爱立情,是于洁教书育人的一大特色。5月8日上午,在淀山湖中学初二(6)班的语文课上,记者见到于洁时,她正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孩子讲课。“开朗与内向都很好,不必强求,内心丰盈最重要。”她在下课前的10分钟时间里,抛开了书本,和孩子们互动,使得师生书信对话跃然屏上。

  

“做家校联系本就是希望通过无声且带着激励的文字代替说教,用坚持的方式细水长流,让学生愿意与我交流,带领学生、带领家长与我一起成长。”于洁说,万事开头难,只要你开始去做,去架桥铺路,就一定能抵达目的地。几十年来,于洁写下约38万字的书信和日记,与学生交流,编写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9本成长纪念册,被朱永新教授称为“傅雷家书”式的文字。

  

淀山湖中学初二(6)班教室内外,有花草绿植、有励志摆件,整体环境很是温馨。班级门口的墙面上还绘有一个别出心裁的“收获园”,以学生名字为标签,贴满了满分作业。课堂内外的“一草一木”、教室环境的“一笔一划”,都是于洁教书育人的素材,建构出班级“能量场”。“这里的每一张满分作业都给予了我们力量和信心,就跟于老师一样,充满阳光,是一切美好的象征。”初二(6)班陈雨欣同学说。

  


做班主任几十年,于洁早就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能把学生的优缺点看得清清楚楚。很多时候,于洁会静静地坐在教室后面的凳子上。“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最难管住的大概就是自己的嘴巴,管住可能动不动就要蹦出来的批评指责的话。”所以,当她静下来观察、思考,教育就不再是“教条”,不再是刻板的填鸭,而是生动的、有温度的“双向奔赴”,是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力量。“管住嘴”是她给自己定的一条教育原则,“学生做作业时,我如果啰啰嗦嗦‘某某某,写字头抬起来一些!’‘某某某,还不快点做,谁谁谁已经写了好几道题目了!’……这些话,是对全班学生的一种干扰,学生无法静心思考、专心学习。”于洁说。

  

于洁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还是一位好师父。为了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她总是倾囊相授,从站稳讲台到育人育心,给予年轻教师悉心指导。“师父是我最大的靠山、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成长的动力,她传授给我的不仅是如何开展好教学工作,更多的是如何当好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去年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刘春余说。

  

近年来,于洁还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成书籍,如《我就想做班主任》《致青年教师的信》等7本书,深受一线教师喜爱;她受邀在全国各地举行400多场班级管理讲座,观众累计达400多万人次;每周坚持举办“于洁沙龙”,达12年之久,成为全国活跃度最高的班主任沙龙。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综合 | 昆山教育发布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