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江苏省地方标准!智能建造助力“绿色建筑”
过去,建造一幢大楼需要建筑工人在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搭设模板支架、砌筑墙体……如今,只需机器人作业定制建筑构件,再把这些建筑构件运送至工地,在现场拼装搭建成骨架后,一次性浇筑混凝土便能建造完成。位于昆山旅游度假区的江苏生态屋住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装配构件轻量化技术“LP装配式钢筋骨架卡模体系”,将建筑业智能建造技术变为现实,并主导了江苏省地方标准。
建筑业智能建造,是指通过工艺创新,不改变建筑结构设计,将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钢筋、保温、模板和水电在工厂集成为预制构件体,再由机器人在工厂完成制作,最终实现制作过程无人化。“和传统方式相比,该技术质量标准化程度高,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江苏生态屋住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星岑说,利用该技术施工建造的装配式建筑属于绿色双碳建筑范畴,可有效降低现场垃圾和材料损耗,助力建筑业节能减排。
“该技术除了可以推动‘高能耗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变,还可以提高建筑行业智能建造水平。”陈星岑介绍,由于预制构件尺寸精密度要求高,产能需求量大,因此团队研发了“LP智能建造车间”模块,通过8条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年产能达到预制构件体积9.2万立方米。同时,机器人终端5G模块的应用,打通了建筑设计到构件制造过程中的数据传递,提升了工程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创新了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场景。
有人说,这样装配起来的房子安全吗?能建成高楼吗?历经十余年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到第六代,江苏生态屋住工股份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过去十年,我们前五代技术主要应用于低矮房屋建造,仅昆山境内就有200余户乡村房屋采用了LP技术。”陈星岑说,现在推出的第六代建筑技术,更加适应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应用,标志着钢筋混凝土建筑工艺的全面升级。经层层论证审查,这一技术已取得上海建委建筑高层市场的准入资格。目前,上海某高层安置房项目就采用了该技术。
瞄准技术最前沿、抢占市场空白点,始终是企业的不懈追求。陈星岑表示,作为建筑行业智能建造技术领域的探索者之一,企业将继续发挥专利技术优势,立足昆山旅游度假区,让“绿色建筑”走向全国。
融媒体记者 | 李艳萍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综合 | 昆山旅游度假区发布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164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