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逦清音昆山起,弦歌不辍发新声!

04月29日 18:06

水墨悠悠

24年的相约从未间断

春色满园

三年一度的中国昆剧艺术节如约而至

4月28日

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

在苏州昆山拉开大幕


这既是一场昆曲界的盛会,也是戏曲界的盛会。本届昆剧艺术节面向全国八大昆剧院团遴选了16台优秀昆剧大戏和折子戏组台参演。参演大戏中,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戏、移植改编古装戏交相辉映,精彩纷呈,展现了昆曲艺术的深厚底蕴和创新活力。折子戏组台均为能够体现昆剧表演艺术精粹的优秀传统作品或保留作品,将带领观众充分领略昆曲历久弥新的经典魅力。






昆曲故乡,曲韵悠长

在时光的长河中

昆曲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

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时代

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从2018年开始,百戏盛典举办5届,全国各剧种院团将本剧种的特色藏品共计4000余件捐赠给昆山。就在去年,戏曲百戏博物馆“展露芳华”。在这里,每一份珍贵藏品都是给予昆山的“信物”,也是对昆山的信任。在这里,昆山做好“物”的保护、强化“艺”的传承,再现新时代“玉山雅集”盛景。


有传承、有创新,既守正、也创新,六百年昆曲更青春。近年来,昆山当代昆剧院接连创作了《顾炎武》《浣纱记》《梧桐雨》等六部昆剧大戏,传承了一百余出经典昆曲折子戏。当代版昆曲《西厢记》作为昆山当代昆剧院的第七部原创大戏,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加入了很多年轻人的元素和当代版的尝试,将艺术性和戏剧效果相统一,这是前面六部剧中不曾出现过的。


迤逦清音昆山起,弦歌不辍发新声。昆山当代昆剧院带着“新作”在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嗓”。被明代戏曲理论家朱权美誉为“花间美人”的《西厢记》是昆山当代昆剧院2024年度重点创排改编剧目,将于5月2日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亮相。当代版昆曲《西厢记》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轻喜剧的表达方式,增添了些许时尚、诙谐、唯美、青春的元素。




昆山当代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当代版昆曲《西厢记》红娘饰演者 邹译瑶

在表演形式上,加强了“节奏感”,独白以普通话的形式融入昆曲之中,更能和观众引起情感交互。全新的演绎需要脱离传统行当的舒适圈,大胆塑造角色、表达感情。


自2月28日以来,《西厢记》演员们在人物形象、情节编排上进行创新设计、加紧排练。翻开主创团队名单,我们看到,可谓集结了全国创作者智慧: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原一级巡视员吕育忠担任编剧,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一级导演孙晓燕执导,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孙建安担纲唱腔设计,国家一级演员由腾腾、张争耀担任主演……强大的阵容、真切的理解、精致的演绎,将赋予经典更多新的内涵。


昆山当代昆剧院党支部书记 瞿琪霞

昆曲是最古老的剧种,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它,这是一种艺术门类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昆剧院将根植昆山、立足当代,赓续传统、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为传统经典赋予新的鉴赏角度,打造更多部留得下、传得开、唱得响的昆剧新经典。


600年前

昆曲从昆山“走出”

流布四方

600年后

还是在这里

昆曲再度开启了一场

传统戏曲文化的“破圈之旅”


今日的昆山,文化与经济辉映,古典与现代交融。作为昆曲的发源地,昆山将坚持把昆曲保护传承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要内容,多主体、多类型、多渠道推进昆曲艺术普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丰富的文化给养。


融媒体记者 | 阮欣悦

供图 | 张骏申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