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法院探路“数智+法治”新场景

04月23日 14:25

这是我们新上线的‘未来法官助手’——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有了它,我们的阅卷工作量可减轻80%。

近日,昆山法院立案庭法官赵雅婷正准备一起案件的庭审材料,与以往费时繁琐的阅卷不同,点击“一键阅卷”,“未来法官助手”自动“抓取”相关资料,分解分类、罗列清晰,一两分钟便形成了初步的阅卷报告。介绍起这位“新搭档”,赵雅婷连连称赞。


阅卷曾经是法官工作中的一大“痛点”。接到一个案件,首先要审核起诉状、当事人身份、诉请事实和理由等内容,全盘掌握信息。再对照原告提供的数据清单,查看所提供证据能否支持其诉请。一般案件,这样的初步阅卷至少需要15至25分钟。但由于电子卷宗编目和顺序整理方式不一,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目录名称,想找一条证据材料或数据,有时需要翻遍整个卷宗,类似工作耗费了法官们大量时间和精力。


目前,昆山法院共有法官99人、法官助理29人。2023年,全院受理案件达60142件,结案51795件,法官人均结案超523件。今年1月,昆山法院上线新一代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未来法官助手”,通过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司法审判,提升案件审理效率和裁判文书质量。目前,该系统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劳动争议、买卖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8类常见案中应用。


赵雅婷介绍,“未来法官助手”可在两分钟内根据法官阅卷后固定的事实信息、庭审记录等,模拟法官的思维逻辑组织语言文字,然后生成相关法律文书,完成度达到70%左右。不仅如此,“未来法官助手”还可以针对法官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类错误进行梳理分析,根据设定的业务性纠错规则,帮助法官进行文书纠错。


昆山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徐淼

还有一个功能特别人性化。如果需要找某一关键词,可以给“未来法官助手”发信息,它可以迅速帮助法官在海量信息中搜索、标注并整理出来。在“未来法官助手”的辅助下,案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文书事实查明部分准确率达95%


昆山法院院长 沈如

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为代表的数字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各行各业,司法领域也已经开始探索前沿科技与审判工作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法治化、以法治化规范数字化,这是数字法治的题中之义、应有之举。


据介绍,这一系统,经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试点,自2024年1月起在苏州两级法院应用。“这是一个可以与法官互相促进的‘成长型助手’,现在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名小学生,通过法官们的大量使用,逐渐成长为中学生、大学生……目前,‘未来法官助手’的进化仍在路上,未来将更加智能、专业、精准。”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科信处处长张祺介绍,“未来法官助手”不仅能对卷宗中的图片、图表、文字等不同类型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和处理,将传统的电子卷宗文件转化为机器可认知的卷宗知识库,还能依托苏州法院全量的电子卷宗和现有的法律知识数据,利用模型自主学习,在法院内网利用真实案件数据对基础大模型进行精准调训,形成符合法院工作特点的专用法律模型,并实现案件电子卷宗同步、可追溯采集。


在人工智能与司法的逐步融合过程中,审判人员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沈如表示:“人工智能辅助结果仅作为审判工作或审判监督管理的参考,司法裁判始终由审判人员作出。”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供图 | 段晓芳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