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上海!同城化进行时...
上海、苏州同城化不仅仅关系两座城市,对长三角乃至中国未来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让长三角一体化按下了史无前例的加速键。
每天280趟列车
近日,一份城市通勤报告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布的《2020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显示,苏州市与上海的跨城通勤联系最紧密流入上海市域通勤规模占总量的93.17%,自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规模占总量的82.94%。
12306APP显示,苏州至上海的每天车次高达280趟,其中高铁动车有195趟。从时间上,看苏州-上海的近300趟列车,每天从凌晨3点始发一直持续到深夜11时25分。放眼全国,这样的交流频次恐怕也是前所未有。
沪苏同城化加速进行中
事实上,早在七年前,沪苏同城化已然开始。上海地铁11号线直通苏州昆山花桥,成为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沪苏同城”实现破局。如今的花桥已经成为江苏省首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成为一座和上海同频同振的现代化商务新城。
尤其是今年以来,沪苏同城化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推进。
6月5日,沪苏湖铁路正式开工;
6月28日,上海嘉定城北路与苏州太仓岳鹿公路贯通;
7月1日,沪苏通铁路正式通车,串联起沿江板块的苏州张家港、常熟、太仓,加速融入大上海;
11月9日,康力大道东延工程正式通车,从青浦区到吴江区的交通行程,由40多分钟缩短至5分钟;
11月底,苏州吴江与上海青浦接壤的元荡湖上的慢行桥正式开放,苏州小伙伴逛个公园就能到上海;
在建的苏州地铁S1号线,对接上海11号线,苏州人可以做轨交直达上海迪士尼;
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预计2021年下半年开工建设,连接苏州吴江;
上海嘉闵线确定明年上半年开工,将北延直达苏州太仓。
沪苏同城,交通先行但两座城市的同城,除了道路的互联还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城市发展中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沪苏两地跨区域养老已经成为现实,包含两座城市多个养老机构;
苏州与上海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实现直接刷卡结算;
两地全面开通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服务,已开办多项企业服务事项和个人服务事项;
沪苏完善“长三角旅游友城卡”功能,开通了上海游客旅游直通车;
成立长三角基础教育一体化江苏研究中心,组建“长三角高中名校发展联盟”,推动长三角地区集团化办学;
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正式落地,沪苏异地贷款证明将可以互认;
未来的沪苏同城化
家住上海闵行区的软件架构师江昊,自从1年半前加入苏州相城智能驾驶企业Momenta后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于上海和苏州,这种异地就业的模式正是沪苏同城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江昊原本在上海嘉定区从事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工作,沪苏同城化步伐的加快让他庆幸做出了当初的选择。原来Momenta总部大楼便坐落高铁苏州北站正对面,步行10分钟乘上高铁23分钟即可抵达上海核心,这与他从闵行到嘉定上班的时间相当。
在两座城市的互融互通中,放眼望去一个更具活力的新苏州呼之欲出。地理、行政的区域正不断被打通双城变同城,越来越多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的医疗、教育等资源,正在两座城市之间共享共通。
未来你可以选择住在苏州,去上海上班,上班间隙可以约上两地的朋友一起去酒吧小酌、去人民公园散步去玩一把狼人杀,去逛一圈迪士尼去上海滩溜达溜达。你也可以住在上海,在苏州上班,下班后可以和家人去园林走走,去江南小剧场里看看,排队买上几升的冬酿酒,打包新鲜出炉的糕点、辣脚晚上和上海的家人围坐一起品尝。
世界变大了眼界更宽了,机会更多了买房、工作、上学就医、找对象、交朋友...孩子们则可以自由的在两地选择自己的人生。毕竟,这里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发展机会最多的区域之一。
来源 | 苏州发布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