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笃行“交答卷”,奋楫扬帆“谱新篇”——昆山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一年对口支援工作综述
胡杨杨柳一家亲、江南南疆昆阿情。2023年4月,昆山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抵达新疆克州阿图什,站在新起点,手握“接力棒”,开启新一轮昆山对口支援阿图什工作。
一年来,昆山援疆干部人才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阿图什所需,在产业、教育、医疗、文化、“三交”活动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援疆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2023年共计实施援疆项目36个,为助力阿图什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动特色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依托昆山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阿图什实际,持续推进产业援疆。南疆首家万达美华品牌酒店、克州首家肯德基门店相继开业,阿图什乃至克州的整体营商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
(克州首家肯德基门店开业)
(南疆首家万达美华品牌酒店开业)
阿图什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干旱少雨,山地、戈壁、盐碱地多。如何发挥阿图什的自然资源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全体昆山援疆人面前的“新考题”。要有“赶考精神”,昆山援疆人自加压力,作出大胆抉择,必须紧密结合阿图什发展需要、群众期盼需求,致力于改良盐碱地和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发展“沙漠经济”,让“白花花”的盐碱地变身为“粮仓”。昆山援疆干部人才与国译集团多轮次商洽,赴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考察交流,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化工大学专家学者来阿实地科考。“通过种植巨菌草和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分批开展盐碱地改良,完成生态环境治理”,一张涵盖“畜牧养殖、宠物饲料制作、牛羊肉精深加工和物流销售”的规划蓝图基本绘就,先期将建设2500亩的启动区,后续将打造一个超20万亩的现代农畜牧业示范园。
(签订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盐碱地改良和一体化畜牧产业项目)
一年来,昆山援疆工作组先后引进了浔奉堂、礼寻农业、苏建装配等6家企业来阿图什布局,注册资金3.65亿元,预计总投资将达47亿元,涉及智慧农畜牧业、纺织、电商、医药、集成房屋装配等多个领域,全部投产后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民生援疆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乡村振兴摆在首要位置,2023年共实施各类综合民生保障项目25个,为阿图什各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阿孜汗村是昆山援疆持续打造的乡村振兴农文旅示范点,昆山第五批援疆干部来到阿图什后,进一步推动村庄环境治理,美化民俗特色街区,完善景区标识系统,2023年该村入选了第二批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并先后获评克州首个人文主题“4A”景区和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阿孜汗的村民收入持续提升。
(阿孜汗村的“夜经济”)
阿图什的无花果因甜度高、酷似包子,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糖包子”,为了帮助当地群众规范种植技术规程、鲜果采摘质控流程,昆山援疆工作组支持当地制定无花果系列标准,通过推行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品控手段,帮助当地群众增产增收。除了“生产端”,昆山援疆工作组大力推进渠道搭建,举办阿图什市农产品(昆山)展销会,引入网红销售和品牌策划团队,联合昆山供销社等后方单位,直接帮助带动当地销售羊肉、木纳格葡萄、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价值792万元。
(在昆举办阿图什市农产品(昆山)展销会)
2023年8月,总投资4950万元的阿图什市儿童福利院(新院区)落成,成为克州全州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备的综合性儿童福利机构,可提供床位250个,完全满足居住、医疗、康复等多种保障需求。
(阿图什市儿童福利院(新院区))
在昆山援疆工作的支持推动下,一批与当地群众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先后完成了阿图什市六中、昆山育才学校运动场升级改造,新建启用昆援社区、和谐社区等2个党群服务中心,为当地农牧民新改扩建富民安居房172套,支持阿图什气象部门建成人影智能烟炉,推动作业区年降水量同比增长20%。新建阿图什市六小、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等一批新的民生项目正在启动实施当中。
智力援疆提升发展“软实力”
苏州援疆教师团由来自苏州市直学校以及苏州各县市(区)学校的54名教师组成,分别对口支援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克州二中、阿图什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自苏州立达中学并担任克州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的严西平是其中一员,这也是他第四次参加援疆支教工作,作为克州“苏老师工作站”总站长,他十分注重对当地教师的培养,一年来,培养当地31名州、市两级骨干教师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被评为2023年“最美克州人”、入选 2023年自治区“好人好事榜”。昆山市张浦初级中学党政办主任、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副校长谢晓刚刚刚获评4月份“苏州时代新人”,三次援疆支教虽然岗位不同,但他始终致力于当地教学骨干人才培养,为受援学校打造了名师工作室3个,推动建成了阿图什市初中语文学科基地。
(援疆教师被聘任为克州兼职教研员)
援疆教师们不仅要担任好“口粮教师”,更要发挥“种子教师”作用,推动苏式教育的先进理念在克州和阿图什广泛传播开来,他们中30人受聘担任克州兼职教研员,通过“青蓝工程”师带徒结对并指导当地骨干教师163人。依托“和润教师发展中心” “苏老师工作站”,广泛开展“教育大篷车”送教活动,先后开设州市两级公开课、讲座280节,累计听评课1350余次,当地受训教师达1.27万人次。组建阿图什市一中、硝鲁克中学以及阿图什市一小、二小帮扶学校联盟,并分别由援疆教师挂职副校长,帮助4所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和师资队伍培养。
(援疆教师讲授劳动课)
在援疆教师团队的对口帮扶下,三所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援疆教师团队聚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品质。建成了慈善文化角和南疆首个校内温室大棚“昆培园”为代表的劳动教育基地,成立了学校心理辅导室“舒怀小站”,引进了国家非遗文化“安塞腰鼓”,创作校歌《昆阿共育石榴娃》,并在该校推动执行“五率行为规范育人”和“三动有效课堂提质”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举措。克州二中援疆教师团积极探索并优化学校的管理模式,设立级部管理办公室,推行行政值班制度,推广“30—10—10”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初任教师研修活动培育师资新生力量,在各项优化措施的推动下,2023年克州二中高考成绩取得跨越式提升。来自昆山职教系统的3名援疆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阿图什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认真开展示范教学、教学研讨活动,深入调研当地产业格局和企业发展现状,推动学校专业建设与当地产业行业人才需求有效衔接。
在新一轮昆山援疆医疗队“师带徒”结对签约仪式上,昆山援疆医生、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王琴代表医疗队表态:“要努力为阿图什市人民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积极组织医务科、妇产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和ICU等多科室联动,在医院开展“产妇突发羊水栓塞”等一系列危急重症抢救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开展科室例会、专题培训和疑难病例讨论,带领妇产科团队实施阿图什市首例“保留胎膜囊(EnCaul)剖宫产术”等新技术项目,该院妇产科团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在“理论+实践”中得到大幅提升。
(昆山援疆医疗队示范查房)
像王琴主任一样的昆山援疆医生共有12名,他们以“行医戍边、守护健康”为己任,全面开展医院行政管理、医疗技术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和疾病预防诊治等工作,助力阿图什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自治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审,积极推动阿图什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阿图什市各医共体分院挂牌成立“昆山援疆专家临床工作室”,将昆山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各族群众家门口。
(援疆医生完成阿图什市首例“复杂手外伤复位内固定+肌腱吻合+神经吻合术”)
一年来,昆山援疆医疗队累计完成各类手术600余例,组织MDT多学科会诊82次,实施新技术23项,填补地区空白11项,组织“胸痛患者紧急救治”等应急演练12次、医共体轮训14次、示教查房125次,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和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临床专家工作室3个、中医工作站1个,不仅让阿图什各族群众享受到了来自昆山的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也全面提升了阿图什当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文化润疆共谱“三交”新篇章
“在这个夏令营里,我见到了许多没看过的东西,还有我经历了好多第一次。第一次出新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和许多没见过的同学们互动。这里有很多特色,如:有着爱国情怀的顾炎武,有百戏之祖昆曲。”参加昆山—阿图什“民族团结天使”手拉手夏令营的阿图什市昆山第二小学学生安萨茹拉说道。
(在昆开展“民族团结天使”手拉手夏令营活动)
2023年7月18日-23日,与安萨茹拉一起的30名阿图什籍优秀青少年前往昆山参加手拉手夏令营活动。他们到顾炎武故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千灯中心小学、信义小学与昆山的孩子们一起开展联谊、共建活动,实地参观昆山之路成果展、昆山杜克大学校园,走进三一重工等企业开展“童心探工业筑梦向未来”工业游活动等。6天的参观交流、走访研学、实践体验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昆阿两地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情感交融,让民族大团结的种子深植两地孩子心中。
(歌舞剧《玛纳斯》在昆展演)
柯尔克孜族原创民族歌舞剧《玛纳斯》首次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6批次、289名阿图什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和技术骨干至昆山集中培训、跟班随岗。在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建成昆曲文创馆并组建昆曲社团,昆阿两地近3万名中小学生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昆山杜克大学9名师生至阿图什开展短期助学支教。“瑾晖慈善基金”资助100名阿图什籍高中学生,由昆山市慈善总会组织发起、昆山5500名志愿者参与,共同为阿图什广大公安干警、环卫工人、城管人员和基层妇女干部等一线工作人员送上了手工编织的5300条爱心围巾。
(昆山杜克大学师生在阿图什二小助学支教)
建成启用南疆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运动场,在阿图什各乡镇(街道)增设群众性体育器材50处,参与举办“阿图什是个好地方暖城有我”首届短视频大赛、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第三届“乡村振兴杯”赛马刁羊全疆邀请赛等,在一系列体育和文化赛事活动中昆山援疆人用真情、使真劲。一年来,昆阿两地各族干部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沟通心灵、增进共识、强化认同,共同绘就了民族团结的“同心圆”,唱响了文化润疆的主旋律。
融媒体记者 | 陆 娟 段晓芳
通讯员 | 黄巍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768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