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未来 产业向“新”——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建设推进会侧记

03月28日 15:18




三月的昆山,满眼葱翠、万物竞发。


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建设推进会如约而至,这是一次碰撞思想火花的群英会,也是一次凝聚合力的动员会。现场,来自国内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头部企业代表围绕绿色低碳产业,谋发展之策、建睿智之言,提出一条条建议、一份份方案。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底色,更是动力源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康艳兵在作《加强双碳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旨演讲时指出,“双碳”表面是环境问题、核心是能源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更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康艳兵说,包括能源动力方式发生颠覆性变革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以降本增效为内生动力的节能技术创新升级催生的新质生产力,跨领域跨行业的能源供需综合系统智慧化发展催生的新质生产力,负碳技术发展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在相关技术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撬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新材料、元器件等环节发展,从而形成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


“双碳”将带来新一轮以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特征的产业革命,未来三四十年间将催生出一个高达数百万亿元的庞大绿色投资市场新机遇,成为拉动经济复苏和绿色增长的强大新动能。康艳兵表示,企业须抢抓机遇、乘势发展。康艳兵建议,企业要实现加快思想观念、发展战略的转变,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研发应用清洁能源和低碳负碳新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强化节能降成本、减碳创收益,创新绿色低碳投融资合作模式;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夯实能源及碳排放数据基础,强化低碳节能岗位和队伍,完善配套激励机制。


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康艳兵表示,能源是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动力和血脉。在打造以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为主导产业的近零碳示范区方面,昆山有能力、有需求、有担当。希望昆山“先行一步”,充分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助力我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清陶(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玉川:

紧抓机遇,打造新能源产业风向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科技创新的新赛道。冯玉川表示,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发展规划起点高、布局广、前景好,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对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昆山产业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球固态锂电池产业的领导者,清陶能源专注于固态电池的研制,能从根本上解决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具有能量密度高、耐高温、长寿命、低成本等优点。目前,清陶能源已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申请国家专利1000多项,获得上汽、北汽、广汽等机构的战略投资,公司估值200多亿元。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安全性能以及成本。冯玉川透露,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的固态电池即将全球首发。清陶能源投资建设的昆山10GWh固态电池产业化项目,也将于今年6月全面投产,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能源产业,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责任所在,也是城市转型发展、争先进位的契机所在。冯玉川说,建设低碳产业园区,昆山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场景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和服务优势。清陶能源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高标准推进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建设,力争将其打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和示范区,为推动昆山绿色转型,增强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

既要有“大写意”,也需要“工笔画”

“在‘双碳’目标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契合产业发展方向,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志强开宗明义,他指出:“绿色低碳发展不是‘短跑运动’,需要制定精准方案,严谨论证、不懈落实。”


如何描摹好绿色低碳发展这张精美的蓝图,吴志强认为,谋划至关重要,既要有通盘考虑、谋篇布局的“大写意”,也需要小处着手、精雕细琢的“工笔画”。正如他所说,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变革,需要向科技借力、向创新求解。他认为,要依托智能技术,对产业、城市、国家等不同层面进行智能治理的长效维护,进而把精心描摹的“蓝图”变成可感可及的“实景图”。


当前,“双碳”战略正驱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服务等低碳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吴志强指出,昆山规模庞大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将衍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需求,活力澎湃的外向型经济亟需碳管理、碳交易等“碳服务业”支撑,在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仍有巨大的节能降碳空间,在将来,低碳先进技术和产品将在城市中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催生了更多创新性的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更需要科创策源。可以预见,更智慧、更绿色的城市将是推进城镇化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所在。”吴志强说。


苏州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仕铭:

扎根昆山热土,持续贡献“低碳智慧”

绿色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色,也是昆山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核心在项目,关键在产业。拥抱“双碳”,昆山积极培育千亿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集群,全力建设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而以新能源为主导、综合能源服务为支撑的绿色低碳产业也在研判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转型发展,大踏步逐“绿”而行。


世名科技成立于2005年,用近20年的时间逐步成长为一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的企业。公司多年以来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潜心打造新的生产力,多种产品均符合低碳节能环保要求。“今年以来,我们精确瞄准国家、社会对绿色转型发展的需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出全新一代的高性能锌镍电池。”吕仕铭介绍,锌镍电池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绿色可回收、安全指数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安全性要求高、工作强度大、人员密度高的工作场景。“加快研发应用清洁能源和低碳负碳新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在绿色转型发展背景下研究制定的新战略,这既是出于对市场的考量,也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回应。”吕仕铭表示,目前,世名科技在锌镍电池制造上仍有提升的空间,公司正在通过学习借鉴各家所长,针对续航性、安全性、生产线智能化等关键性指标进一步完善,以求多维度显著提升电池综合性能。


“新能源电池的产业化之路是非常漫长的,这需要长期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新能源电池的产品开发。如今,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的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集聚在新能源领域,让我们信心倍增,我们也诚挚邀请行业内的学者、专家、团队共同贡献‘低碳智慧’,共同在昆山这片科创热土上追梦、逐梦、圆梦。”吕仕铭说。


融媒体记者 | 张田 肖旻泰 

融媒体摄影 | 张骏申 黄春宇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