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艳调研新能源充电场站建设及运营情况
位于昆山市柏庐南路的汽车南站充电示范站配备了19台120KW直流快充和一套华为600KW全液冷超充,并建设了198KW光伏发电车棚,日均充电量超13000度。后续充电场站还将引进国际知名快餐连锁企业,为用户提供阅读、茶水、休憩等多种配套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充电体验感。“多长时间能充满,可以跑多少公里?”“使用成本减少了多少?”来到充电站,陈丽艳详细了解场站及新能源充电设施布局、使用效率等情况,并扫码体验了自助充电流程。其间,她还与正在充电的新能源出租车车主亲切交流充电体验。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市民对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市坚持系统规划、科学布局,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率先成立昆山市能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四级充电体系和“7*24小时”的服务响应体系,广泛开展场站巡检、设备维护、安全培训等运营保障服务。
统一规划建设。目前,能源公司已打造包括2个综合示范站、47个便民服务站、32个快速标准站、35个目的地补电站等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16个(充电终端1423个),实现全市所有区镇全覆盖。2023年实现充电总量3404万度,同比增长170%。探索建立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准入机制,与4家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统一便民服务。通过构建市区10分钟可达、全市15分钟可达充电服务圈,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序充电、方便智慧的充电体验。通过打造综合示范站,提供“一站式”休憩配套服务,可为消费者提供既快捷省心又优质舒心的充电服务。通过“鹿路通”APP扫码充电,可为消费者提供 0.3 元/千瓦时的充电补贴。
统一安全管理。在“鹿路通”APP平台内构建了集充电服务、安全监测、客服系统、数据分析、综合能源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新能源充换电公共服务模块,作为昆山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总入口,服务覆盖全市183个充电场站2013个充电桩,可对异常数据提前介入、智能处置,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实现风险可感知、隐患可预警、处置闭环化。
▲财富广场充电站
▲汽车北站充电站
融媒体记者 | 翟玉标
融媒体摄影 | 陈磊磊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校对 | 朱欣琛 江慧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460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