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助力,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
在全国两会上,有着刺绣皇后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姚建萍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出了独特建议,把非遗传承纳入高校学历教育,这样才可能从源头解决非遗传承困境问题。这一建议堪称由她发明的韵光针之外的又一新针法。
近10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传承乏力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许多非遗项目青年从业者数量锐减,出现传续的断层甚至后继无人的境况。即使像负有盛名的苏绣,也同样存在传承问题,从业的绣娘年龄普遍偏大,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欠缺,一些进入苏绣行业的年轻人也多半更愿意从事销售相关工作而不是做一名绣娘。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因此,姚建萍认为探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规律、聚焦非遗青年人才培养等的传承模式,是攸关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姚建萍此次提出的建议是,把非遗传承纳入高校学历教育,让绣娘也拥有大学生、研究生学历。这样不但可以鼓励传承人的积极性,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可以率先在一些办学所在地拥有较为丰富的非遗资源并具备相应条件的综合性高校和专业院校开展试点,通过开设不同非遗项目的传承班,开展基于非遗项目的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青年人才培养。
最近姚建萍和她的两个女儿首次举行了作品联展。她和两个女儿走过的道路恰好可以代表苏绣几十年来走过的传承之路。姚建萍当初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而上了工艺美校,她追求的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手工艺人,在当时苏绣等手工艺面临较大困境时无疑是一个正确选择,事实证明她走对了,如果当年她去读了大学,肯定没有苏绣专业,那就少了一个刺绣皇后,少了一位工艺大师。而她的两个女儿姚兰、姚卓,都接受了顶尖的高等教育并有海外留学的经验,同时没有放弃苏绣这门传统手工艺。
此次联展中,两代人展示的作品具备各自特点,两个女儿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当代苏绣先锋探索和多元包容的精神面貌。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姚建萍此次建议的可行性和含金量。
来源 | 引力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4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