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奏响生态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03月09日 16:32

湛蓝的天空下,水面碧波荡漾,不时有俏皮的飞鸟掠过水面,掀起层层涟漪,河岸草木葱郁茂盛,散步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无论什么时节,漫步昆山各公园湖畔,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美丽新图景总能跃然眼前,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

  

2023年,昆山把环境保护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昆山,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城更绿、环境更优美。


  

聚力生态保护

美丽昆山底色更加靓丽


“出了小区就能来到这个赏心悦目的‘后花园’,每天早晚来遛遛弯,呼吸新鲜空气,特别好!”漫步在庙泾河中央水廊的居民夏正楼开心地说。

  

庙泾河中央水廊位于昆山西部,布设人行景观桥、慢行步道骑行道、休闲驿站、休憩设施等,是昆山“七横四纵”生态廊道中东西向重要的生态廊道,串联起阳澄湖、傀儡湖、大渔湖周边景观和森林公园、亭林园等多个公共开放空间,成为构建“三湖区两园一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此,昆山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56个环境管控单元,制定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省首批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记录到昆山境内生物物种1440种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项目获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全市7镇14村跻身“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行列。



精准治污攻坚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无废工厂”是“无废城市”建设的细胞工程之一,更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举措。昆山以“无废工厂”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引擎,持续推进企业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蓝月亮(昆山)实业有限公司自完成污水站压泥系统升级改造后,大大降低了一般固废污泥产生量。“我们使用板框压滤机替代叠螺机,使得污泥含水率从原先的95%下降到60%左右,十分有效地实现了固废的减量化。”蓝月亮(昆山)实业有限公司厂长孙守标说,公司使用市政蒸汽淘汰锅炉后,预计每年将减排氮氧化物715公斤,颗粒物48公斤,二氧化硫9公斤;中水回用项目也在大力推进中,预计每年将减排5000~10000吨废水,全部完工后将进一步减少污泥产生量。

  

环境保护昆山不遗余力。数据显示,昆山全社会环保投入累计超907亿元,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1500余项。扎实推进“散乱污”排查整治,累计关停整治9300余家。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2017年的78.6%改善至2022年的81.1%,PM2.5平均浓度由2017年的37微克/立方米改善至2022年的25微克/立方米;国省考断面优III比例从2017年的75%提升至90%;淀山湖急水港桥断面和昆山市第二中学空气站点改善成效明显受到省污防攻坚办通报表扬。

  


聚焦强基固本

高质量发展成色更加厚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完善的顶层设计是撑起鹿城“绿色之树”的根本。为筑牢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昆山进一步强化政策规划引领,出台《昆山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施《昆山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制定《昆山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评估实施细则》等意见方案,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在生态环保中的职责,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

  

通过加大明查暗访、联合执法、集中执法力度,我市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度,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完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环保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高效衔接,依法从严从快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同时,以数字赋能环境治理效能,依托空气微站、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等技术手段,加快推动传统“人防”监管向“人防+技防”的智慧监管转变,加快构建“天地一体化,环保一张图”的“智慧生态”大数据平台,推动数据整合、分析、应用,助力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护航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