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苏州引发热烈反响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成为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答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苏州广大干部群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大家一致表示,要真正用心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领悟透、落实好,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重大要求,以改革的办法打通堵点卡点,着力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障碍,让创新创造源源不断涌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我们将立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事前、事中、事后’关键环节,推动个案合规向行业合规延展,优化升级‘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强化企业合规风险预警提示,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企业行政合规全过程指导建设。”苏州市司法局局长王益冰表示,将深入落实《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建立政企互动沟通机制,加强政策文件公平审查;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健全完善涉企行政执法案件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等机制,增强行政行为的公开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持续优化涉企法律服务,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推广“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示范点经验;坚持“问计于企”,持续推动法律服务向重大战略、重点工程、重要项目集聚;完善“万所联万会”机制,广泛开展“法企同行”“法治体检”,支持仲裁机构在商会、协会设立联络点,加强企业、商会等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便利企业就近解决矛盾纠纷。
“我们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创新提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下好服务发展‘先手棋’,为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加底气和活力。”苏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虞伟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当好经济运行“调度员”,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落实精细化运行监测、高频次分析研判、扁平化指导服务、跨部门协同攻坚“四项机制”,抓实指标责任分工、抓牢“经济大镇”基础,提高经济指导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我们将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聚焦企业诉求,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助力企业发展。”苏州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许晓燕表示,将持续建设企业就近办矩阵,优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服务,继续深化“政银合作”“融驿站”“跨域通办·云综窗”等多元服务模式,推出“帮办代办服务平台”,加快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完善政务服务高效办机制,坚持数字政府“一网通办”高质量建设、全面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更多像“企业开办一件事”这类聚焦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全程网办应用场景;建设更多“小、巧、灵”的政务服务应用,推出一批有苏州辨识度的“免证办”标杆应用场景;深化商事制度及项目审批改革,深化“一照多址”“通办通取”“证照联办”等改革,积极推进投资促产便利化改革,提升“拿地即开工”等服务质效。提升涉企服务延伸度,充分发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一企来办”等平台优势,不断优化涉企事项审批、企业诉求闭环处置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助企“政策直通、诉求直联、服务直达”,同时依托大数据分析提升企业疑难集中诉求研判分析,推动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从解决“一件事”向“一类事”提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生产力。近年来,苏州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生态链,在全国率先建成运行了知识产权国际服务平台,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赋能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上发挥更大作用。”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顾玉琪表示,将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通过优化预审流程管理、加强备案主体管理、强化代理机构监测等途径,提高专利预审质效;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持续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等计划项目,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站和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拓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开展专利导航;健全知识产权网络体系,建设国家快速维权中心和保护中心分中心;开展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分析与海外维权援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国际服务平台作用,加大优质国际知识产权资源供给,高水平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我们将充分发挥‘苏商通’苏州法人服务总入口市域一体化优势,以‘营商惠企 一键通达’为宗旨,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持续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范建青表示,将围绕企业关心的政策、人才、资金、服务等内容,打破部门边界,有效整合全市涉企服务应用,全新规划集成“找政策”“找资金”“找场地”“办政务”“提诉求”等模块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围绕全市数字化改革要求,在科技招商、人才服务、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创新服务方式,联合打造“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强化以“数据”为核心的要素支撑体系,丰富企业画像,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大模型等技术,进一步增强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和智能化程度。同时将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公共数据开放,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帮助企业拓展数据开发利用场景,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赋能千行百业,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科创指数”评价体系从企业资质、经营状况、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产出5大评价维度,遴选40个评价指标,对全市6.6万家有研发活动的科技企业进行综合评价。苏州市科技局企业服务相关负责人唐丽红表示,将充分发挥“科创指数”评价体系精准体现企业创新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功能作用,助力金融机构精准估值、放心支持,推动金融机构“以指数定额度”“以指数定估值”,为创新全周期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提供基础。
吴江拥有9.76万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近6000亿元,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的桥梁和纽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吴江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沈春荣表示,将重点围绕苏州“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托吴江区护企助企联盟,常态化做好民营企业和涉企部门“双走进”活动,充分调动总商会、各区镇总商会、各下属商(协)会积极性,加快打造“两个健康·1+8+N”服务站,建立人才、资源等要素的共享机制,搭建更多政企、法企、校企、银企交流互动的平台,充分发挥商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系紧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纽带。同时将持续开展社情民意、调研走访工作,加强对纺织、电梯等传统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关注,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助力解决一批实际困难。
深化改革打通堵点卡点,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苏州考察,指示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此次,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一脉相承、一体贯通,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苏州市委党建办副主任、人才办副主任郭静表示,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招才引智新模式,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专项政策措施,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通过赋予企业人才计划自主认定权和“以才引才”“团队式引才”“市场化引才”等举措,大力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持续系统优化人才政策,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激励、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修订完善顶尖人才“一人一策”、贡献奖励、社会化引才、人才乐居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全流程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全面推进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研究出台人才集聚平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制定实施人才公寓星级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宜居宜业宜创环境,努力把苏州打造成为人才雁阵格局的重要支点。
苏州工业园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逐年制定园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我们将制定新一轮营商环境优化政策,全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新指标体系。”园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副局长赵建刚表示,下一步将着重推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制定科学性和宣传力度,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根据企业产业实际需要建设和完善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企业服务,完善境外投资服务管理机制,打响“跨境月月谈”活动品牌;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通过政策赋能、产业赋能、科技赋能全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探索数据跨境先行先试政策,积极推进自贸区数据跨境负面清单制定,为跨境数据流通提供创新的制度环境;深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从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构建生产流通体系等多个维度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争取药品口岸通关一体化、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等政策先行先试,满足企业特殊产品快速通关诉求。三是打造国内领先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支持总部型企业“白名单”试点制度创新;强化与上海机场集团合作,建设好国内机场首个可实现国内国际航司异地值机和行李托运的跨省异地城市航站楼;推进长三角国际空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建设,推动实现沪苏国际空港互联互通。
高职院校是科技、人才、创新的集中交汇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益南表示,学院将始终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始终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形成适合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培养符合新时代、新产业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 | 引力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