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萍:从源头解决非遗传承困境问题

03月08日 20:15

“总书记来到江苏代表团,让我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温暖。我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身心为推动非遗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苏州大学苏绣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姚建萍刺绣艺术”创始人姚建萍说。本次大会,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重要命题,没有足够数量和高素质的传承者,非遗项目的赓续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近10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传承乏力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许多非遗项目青年从业者数量锐减,出现传续的断层甚至后继无人的境况。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规律、聚焦非遗青年人才培养的传承模式,是攸关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姚建萍代表联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卢朗,通过广泛调研,形成了非遗人才培养的建议,提出充分调动高校的资源优势,依托相关学科专业构建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体系,系统培养不同领域的非遗传承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源头解决传承困境的问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发展提供高质量和可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的当下,学历学位已成为青年人才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为了应对当下和未来非遗发展中的各种挑战,传承者不仅要系统掌握具体项目的技艺和技能,兼具理论与实践知识,也应当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纳入高校学历与学位培养框架的非遗传承模式,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非遗传承人群普遍学历偏低的问题,提高传承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和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可以率先在一些办学所在地拥有较为丰富的非遗资源并具备相应条件的综合性高校和专业院校开展试点,通过开设不同非遗项目的‘传承班’,开展基于非遗项目的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青年人才培养。”


针对更好地活化利用非遗的问题,姚建萍代表提出《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标准化工作的建议》,为非遗与旅游之间的良性互动建言献策。


来源 | 引力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