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开放团组会议现场响起昆曲声

03月07日 17:14



3月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根据大会安排,本次全体会议向境内外记者开放。进行审议发言后,代表们一一回答记者提问。


一位记者提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苏州平江路考察时,称赞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总书记还专门了解了苏州有哪七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昆曲。记者由此发问:江苏将如何保护利用好、创新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昆曲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柯军结合自身经历,现场回应了该问题。回应结束后,本要落座的柯军,在主持人建议下,清唱原创昆剧《顾炎武》选段。短短20秒,非遗魅力尽展,绕梁余音赢得全场掌声。


记者了解到,柯军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梅花奖、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他主演的昆剧《顾炎武》,通过将“昆曲”和“顾炎武”两张文化金名片叠加,力图向当代观众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精神。


“我是一名昆曲演员,12岁就开始学习,我的体会是,只要我们保护好,传承好文化种子,它就一定能够发展、能够结出很好的果实。”柯军介绍,江苏省一直在做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包括戏曲剧种的演出,“比如2019年,我们建议搭建百戏盛典平台,能够让全国所有剧种汇聚一起演出,这个建议得到了文旅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来支持昆山连续五年举办百戏盛典活动,把全国348个剧种轮番地在昆山演出展演,这个是非常好的”。


“昆曲已经有五六百年历史,这是智慧创造的结晶,如果没有创造、创新,是不可能传承到今天。”柯军表示,如何创新发展昆曲一直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文化遗产难道只能演绎过去?只能塑造过去的文化吗?”柯军认为,戏剧文化需要现代化创新,比如,创作、讴歌疫情期间的抗疫英雄。


柯军还说,跨国界的戏剧文化交流很有必要,越是开放,越是包容,越是能够相互理解,就能相互升华,“让演出走出去,不仅是文化展示,更多的能够交互,交心、交流,只有交流才能相互理解,才能相互得到提高”。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顾卫英也为昆曲发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如何让昆曲这门艺术坚守好守正创新的原则,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让老树开出新花、古藤冒出新枝。”顾卫英表示,要确保艺术的“生长基因”与“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尊重是最好的保护。“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移步不换形的创作理念。”顾卫英说。


作为一名从昆山巴城走出去的昆曲演员,顾卫英也是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巴城老街上,“一旦有戏”顾卫英工作室常年开展昆曲讲座、培训、沙龙、雅集、微型实景版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昆曲文化推广活动。“要秉承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护’的理念。”顾卫英建议,创新的前提是传承,有了传承的基础,方能有创新的能力,才具备真正的创造力、驱动力和内核力。”


新闻多一点


原创昆剧《顾炎武》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和昆山当代昆剧院联合出品,是“昆曲”“顾炎武”两张文化“金名片”集成之作。通过传统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剧目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文华优秀剧目奖、京昆艺术紫金奖·优秀剧目奖、江苏省优秀版权作品一等奖、苏州市文华荣誉大奖等奖项。


剧情简介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客居山西的顾炎武有心还乡,启程时却因年老体弱,摔下马背!临终的昏迷中,他回忆平生:南明灭亡时他面对绝食殉国的嗣母,发下“誓不仕清”的誓言;他因“反清复明”身陷文字狱,却因《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未成而不敢轻生;虽然自己坚持要做明朝遗民,却将唯一的弟子送进清朝“博学鸿儒科”的考场;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顾炎武向少年康熙解读生命叩问:“何谓亡国,何谓亡天下?”……整部戏以顾炎武的生平为主线,充分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光辉思想。



来源 |  交汇点 澎湃新闻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