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同心圆梦!昆山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协作合作

02月07日 15:34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


从烟雨江南到万山之州,从鹿城大地到淮河之滨,从片玉昆山到沭水之阳……近年来,昆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协作合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全市优秀干部人才资源,选派由干部、教师、医生等人才组成的援助团队,跨越山水、接续奋斗,在产业带动、智力支援、民生帮扶等各领域提供全方位支援,让受援地发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厚度。

01

对口援疆

久久为功贡献“昆山力量”

▲阿图什市儿童福利院


又到新春时节,张浦镇初级中学教师谢晓刚第三次援疆支教已满一年。在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谢晓刚担任副校长,同时,还是克州教育局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三次援疆,他为了给阿图什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人才梯队倾心尽力、殚精竭虑。


如谢晓刚一样,2023年,昆山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和苏州“组团式”援疆教师团73人,按照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在昆阿两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时间节点、深入调查研究,序时化、项目化制定、分解、推进和落实全年援疆各项重点任务,为助力阿图什市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贡献了“昆山力量”。


产业援疆是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是谋长远之策。2023年,昆山第五批援疆干部入疆后,与第四批援疆干部全方位压茬交接,无缝衔接,高效完成“十四五”对口支援阿图什中期评估,调整优化援疆项目14个。明确把发展智慧农牧业、“沙漠经济”以及对外出口加工业作为重点,开展精准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先后引进浔奉堂、苏建装配等6家企业到阿图什投资,注册资金3.65亿元,总投资47亿元,涉及智慧农业、纺织、电商、医药、集成房屋装配等多个领域。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申请援疆资金2.26亿元;全年36个项目中,阿图什市儿童福利院等33个项目全部完成,其余3个跨年项目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胡杨杨柳一家亲,江南南疆昆阿情。民生援疆是援疆工作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3年,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村光荣上榜。


阿图什市被称为“中国无花果之乡”,而阿孜汗村则盛产无花果,被称为“仙果新乡村”。近年来,昆山援疆工作组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按照“一户一设计、一户一特色”的理念,对阿孜汗村整个区域开展综合环境提升及特色风貌改造,越来越多村民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阿孜汗村也走上了“无花果产业+农文旅融合产业”的绿色发展道路。


久久为功,“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赋能转变,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让阿图什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更加有力有效的民生保障,更体现着来自鹿城大地的温暖与温度。


围绕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就医就学需求,昆山坚持组团式智力援疆,通过“传帮带”方式培养本地教育、医疗人才,为克州阿图什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昆山23名教师与苏州其他区市的31名教师发挥组团优势和“种子”教师作用,30人受聘担任克州兼职教研员。依托“和润教师发展中心”“苏老师工作站”,广泛开展“教育大篷车”送教、“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累计听评课1300余次,开设州市两级公开课和讲座272节,当地受训教师1.17万人次,“师傅带徒弟”163名。在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推动执行“五率行为规范育人”和“三动有效课堂提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举措;在克州二中积极推动设立级部管理办公室,推行行政值班和例会制度,推广“30-10-10”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行医戍边守护健康,12名援疆医生发挥专业特长,全面开展示教、会诊和疾病控制等工作,助力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完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场评审。累计实施新技术19项,其中填补地区空白7项;完成医共体轮训11次,开展线下技术培训2次,示教查房94次,完成各类手术700余例,组织MDT多学科会诊64次。扎实推进“并蒂莲”“琼花”等健康惠民工程,累计完成孕产妇筛查等10619人次,减免群众医药负担563.44万元;组织“昆山援疆医疗专家万家行”健康巡诊16场,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02


昆沭携手

美美与共绘新景

▲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扎根沭阳,从产业发展、思想解放、资产管理、经验借鉴、强村机制、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探索实践。2023年,昆沭工作组共同实施的四个案例三次被全省表彰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加快形成昆沭两地经验互鉴、美美与共的良好局面。”回顾一年工作,昆山在沭阳援建挂职的陈曙明在工作总结中这样写道。


昆沭情缘由来已久。自2002年与沭阳首次互访以来,昆山先后选派7批23名干部开展支援协作,与当地干部群众合力在产业带动、智力支援、民生帮扶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两地持续开展结对帮扶合作,各领域交流互动频繁,立体互联互通格局加速形成。


早在2007年,昆山市与沭阳县积极响应“南北挂钩,结对扶持”号召,共同投资成立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原昆沭工业园)。


2022年,新一轮昆山沭阳工作组到任后,着眼新形势新要求,聚焦重点产业,发力特色产业,形成以健康医疗、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同时,聚焦项目招引,不断壮大园区产业规模,多措并举探索资产招商模式,以现有厂房资源,将引育目标集中到成长性好、投资强度大、经济贡献度高的项目上,实现园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2023年9月,以“只租不卖、亩均税收”为考核标准,江苏九冠医疗用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协议总投资5亿元


2023年11月24日,昆山·沭阳科创飞地举办共建签约,聚焦沭阳创新发展需求,采取沭阳主导、昆山指导的管理模式,致力于打造产业技术研发、人才合作交流、昆沭联合招商、科技金融投资等平台,加快形成“项目孵化在昆山、成果转化在沭阳”局面。


不仅要助推园区经济发展,还要助力沭阳乡村振兴。2022年,昆山干部张卫华、周益分别担任沭阳县新桥村、陈圩村第一书记。“2023年,陈圩村入选中组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今后,我们将继续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领村民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周益表示。


为创新用好“昆山之路”这把金钥匙,2023年8月28日至9月27日,在昆沭两地组织部门以及昆山沭阳工作组精心策划和推动下,沭阳县5名“鸿雁争锋”村(社区)书记来到昆山进行为期1个月的全方位、沉浸式跟班锻炼,深度学习借鉴昆山先进经验。“虽然只有短短1个月,但我们走了许多社区、村镇,不仅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了解昆山,也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方面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沭阳县沭城街道五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进提及曾在昆山跟班锻炼的经历感触颇深,他表示,许多方法和经验已经尝试转化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为推进昆沭两地网络直播行业相互借鉴和协同发展,昆山沭阳工作组推动开展“昆沭缘·e家行”沭阳县直播网红进昆山交流活动。昆山积极利用沭阳直播资源优势,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昆山蟹农拓展销售渠道,并组织沭阳网络直播能手对有意愿的蟹农进行系统性培训,教授直播技能,增加蟹农收入,开启了昆沭两地电商合作新模式。


昆山3所学校分别和沭阳3所学校开展对口协作,2023年共选派10人次的昆山教师赴沭阳挂职交流;昆山4家医院分别和沭阳4家医院开展对口协作,2023年共选派20人次的昆山医生赴沭阳挂职交流;围绕昆沭两地产业发展需求,2023年实现两地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余人……从实际需求出发,昆沭两地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格局。


“两地共建发展至今,已从原来的苏南结对帮助苏北发展变成了相互借鉴交流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工作组接下来将继续牵线两地多领域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开辟合作新领域,丰富合作新内涵,推动昆沭互学互鉴,共同探索南北合作新亮点。”昆山沭阳工作组组长朱启松表示。


03


南昆北淮

合作共赢行致远

▲昆淮智创园


2024年刚开局,淮安市淮安区昆淮智创园内,伟时科技、祥旭新材料、鑫伟益新材料等企业一片热火朝天繁忙景象,工人加班加点冲刺进度,以确保在新一年快跑起步,火热开局。


昆淮智创园位于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片区,是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园中园”项目,整个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以上,占地面积227亩,新建厂房等16万平方米以上,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等项目为主。目前,一期项目4.6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已经全面竣工。


“昆山与淮安的联手,不仅仅是资金项目,更有理念创新。当下,借鉴昆山经验,承接昆山产业溢出效应,已成为淮安发展台资经济的重点,也是江苏推进南北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昆山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携手建立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既是落实国家、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产业梯度转移、要素资源整合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指挥部结合淮安市经济发展状况,依托淮安市在区位、政策等方面的“天时地利”,深度复制推广昆山试验区经验做法,通过积极采取登门拜访、活动洽谈、实地考察、以商招商等方式调动各方资源,抢抓招商机遇,把合作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淮昆合作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结出了新成果。截至目前,引进南宝新材料、昆淮智创园、新莱洁净、伟时科技等29个内外资项目,总投资达237亿元,初步形成了淮昆产业合作发展新格局。


淮安立足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观察员身份和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实际,全面对标10次会议153项政策措施,有针对性进行梳理、复制,累计推动扩大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扩大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等35条昆山试验区政策经验复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立足淮昆合作大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推动淮昆城际产业链建设,持续深化两地项目合作,加快项目集聚。”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指挥部副总指挥金雄表示。


04


千里援藏

琼花格桑共芬芳

▲林周县


走进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卡孜村村委会大院,浓厚的节日气氛扑面而来,院内张灯结彩、年味十足。村民正在进行2024年春节藏历新年村晚“彩排”,人人都满面笑容。


过去一年,卡孜乡牧草青稞大丰收,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态功能持续向好,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良好发展,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民鼓起的腰包、幸福的笑容、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心愿。”2022年6月,昆山干部周湘霆成为苏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的一员,赴拉萨市林周县开展为期三年援藏工作。这也是昆山时隔12年再次选派干部赴拉萨市林周县挂职支援。


林周县位于拉萨北部,全县平均海拔4200米,县域面积44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5.1万人。全县九乡一镇。南部半农半牧,种植青稞。北部三乡是纯牧业乡。


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援藏工作如何开创新局?周湘霆和其他工作组成员一道,传承发扬“老西藏精神”,迅速熟悉县情民意。紧紧锚定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围绕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高效完成了对口援藏年度各项任务,助力江苏省在“十四五”对口援藏阶段性综合考评中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同时,在“组团式”区外就业、惠农特产品开发及外销等方面,为林周县取得“零的突破”。


只有让项目“安家”在雪域高原,才能真正增强发展驱动力。这是周湘霆和工作组成员的共识。为进一步加强援藏项目全过程管理,周湘霆组织编制了林周县援藏项目“十四五”中期评估及调整报告,明确了苏州工作组2024年和2025年的项目实施计划。2023年,12个援藏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当年度完成投资额8511万元


此外,他们积极参与产业招引洽谈,针对当地优势资源和产业需求,落实三个招商引资项目,进一步加强林周县造血功能。为林周县编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方案,成功入围全国第四批119个示范园创建名单,推动林周县特色牦牛产业的提质增效。


“今年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30周年。我将在昆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延续历批援藏足迹,创新实干,始终践行‘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上贡献更多‘昆山力量’。”倾情援藏,时短情长,周湘霆道出援藏工作组所有人的心声。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0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