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峰 | 乐声在野

02月02日 15:56


午后,我在厨房间洗碗,又听见窗外有葫芦丝的旋律响起。你知道吗,一个忙碌的普通人靠抽点小空去学习一样乐器,从不成调到很熟练需要多久?我现在是知道了,那个吹葫芦丝的快递小哥,从三月春天到九月秋天,隔三岔五,会在午后,停车在马路对面,坐在台阶上,认认真真吹上半个小时左右。最开始真是惨不忍听,断断续续像尖锐噪音,然后慢慢熟练起来,到今天,我听他吹时,已经流畅得像一首在秋天写就的小诗,丝丝滑滑进入心中,一声一调如生活的喃喃低语。


我不知道,这个快递小哥百忙之中还要努力去学个乐器的真实原因,但是,我知道,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深远的东西,比如向往,比如希望,比如诗和远方,一些温暖的东西,比如倾听,比如鼓励,比如拥抱。只要有这些东西伴随着,哪怕日子很艰难,也足以坚定前行的步伐。


就像我前阵子散步,几乎每天都能在围墙边遇到一个人,他应该是个脑梗小中风病人,走路很慢很慢,扶着墙壁还是摇摇摆摆,挪动得非常吃力。他的头和嘴是歪斜的,走一步,晃荡一下,但是,即便这样,也不妨碍他一个人自得其乐边走边唱。说实话,他的歌声真是难听得一塌糊涂,大舌头一样吐字不清,也没有什么调子,我根本不知道他在唱的是啥。有人经过时会被逗笑,有人经过时会表示嫌弃,也有人经过时会替他加油,我呢,只是远远看看,近了擦肩而过,只当他是个正常的路人。因为我觉得,他一个人,一面墙,就是一个舞台,他走在自己的位置上,唱着属于自己的歌,不需要任何观众,只需要自己的信念和坚持。就这样,将近一个月下来,我发现他走路明显轻快了不少,歌声也清晰了不少,虽然筋骨尚未活络,但整个人已经很有生气了。你看,在他这里,路上的百般滋味千般艰难,最后都化作了一首首唱给自己听的歌,化作了对命运的呐喊。


我散步的路径通常会穿过一块狭长的绿地小公园。那里有一个蛮大的六角亭,供人歇息。每天清晨和黄昏,会有许多老人来这里吹拉弹唱,很是热闹。我是属于热闹之外的人,通常,走过路过,很少会停留。不过,我对这些爱好吹拉弹唱的人还是心存欢喜的。记得有次,某个上午,我出门办事回来,路程不算远,懒得坐公交,就一路走街串巷兜近路,无意中经过一片草坪,那里有个亭子,恰好觉得有点累了,便想去坐坐歇息一下,顺便喝口茶水。亭子里原本有一个吹萨克斯的老大爷正在收拾东西,大概也是要离开了。见我进来坐定喝茶,他居然又打开了盒子,取出萨克斯管,慢慢吹,一首带点淡淡忧伤的曲子,和秋天很搭,很迷人。吹完后,我送他掌声,他和我说再见。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可是,有关系吗,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享受此刻的音乐。人世美妙呀,总在不经意间涌现,长亭短亭,享受,就好。


小公园的尽头,有一个健身小广场。天一黑,跳广场舞的阿姨大妈们会准时出现。喇叭唱响,舞曲一首接一首,她们踩着灯光,踩着月光,略显笨拙的舞姿却异常默契欢快。大概这是她们真正为自己而跳的舞步吧,无拘无束,心神飞扬。跳完舞,她们也不会立即散去,而是拿起麦克风开始K歌,都是一些老歌,从《在水一方》唱到《恰似你的温柔》。歌声大多唱得有点走调,但老歌的旋律大家都熟悉呀,连我听了有时候也忍不住会跟着哼上一哼。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只能回味,这是老歌里的一句歌词,洇开了路人的旧时光……


我们呀,一直都在赶自己的路,无论风景如何,风雨如何,都是要继续的。而在途中,如果恰巧听到有乐声在野,无妨停一停,感受感受,那是滚滚红尘的吟唱声,有时候,能抚慰一下我们的内心。



作者 | 香 尘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