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峰 | 喝茶

02月02日 15:56


每次泡茶,伸手去茶叶罐里撮取些许茶叶放进茶杯,倒入开水,开水把茶叶倒腾得上下翻滚,茶叶缓缓地舒张开来,像绽放的笑脸,便想起朋友们的笑脸。


朋友们的笑脸也是舒展型的,他们把茶叶递给我时,笑脸也像茶叶一样舒展。“是我自己做的。”“是我朋友从云南寄来的。”“亲戚家自制的明前你尝尝。”……他们这样说着,微笑着递过来茶叶。接过茶叶,我只是微笑着,都没说“谢谢”。忽然感觉到“谢谢”两个字太苍白无力。


喜欢喝茶。


怎么个喜欢?就是身边没放一杯茶就感觉缺了什么。在家自然有茶陪伴,外出必带一杯茶,像个老司机似的。每天上午泡一杯茶,下午重泡一杯茶,晚饭后再泡一杯茶,可谓“日泡三杯”,上班时如此,退休后依然。习惯上午喝红茶,下午喝绿茶,晚上红绿随机。当有人说谁谁谁是个酒鬼时,我经常自问:我是不是茶鬼?经过自我评估发现,我还够不上茶鬼资格,我欠缺在往茶杯里放茶叶的量上,虽然日泡三杯,但每杯放的茶叶不多,偶尔放多了嫌味太重,会倒掉一些再续满水冲淡。有时看到别人喝茶,茶叶占到了茶杯的四分之三空间,便佩服他,暗叹遇见高人了。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连喝茶也逃不过这理。


我可能算个喝茶爱好者吧,相当于“文学爱好者”的名头。


我喜欢用玻璃杯泡茶。玻璃杯透明,能看得见茶叶在水里舒展的倩影,也能看见泡成后的红茶水的温润随和和绿茶水的碧翠艳美。我不允许玻璃茶杯上沾有茶垢,清洗茶杯是经常的事。


有几次去别处喝茶,他们盘腿围坐,主人慢悠悠地往一把极小茶壶里倒开水,拿起极小茶壶往极极小茶盅里倒茶。他们端起极极小茶盅“嗞”地咪,然后说“好喝”“好茶”“不错”之类的话。我也“嗞”地咪,心里想着:怎么忘了带自己的玻璃茶杯了,只能入乡随俗。我没奉承辛苦煮茶倒茶的主人,但我在神情上显出好喝的样子,把一口喝干后的极极小茶盅放回茶几上,等待主人第二轮倒茶。其实,我是可以把这盅茶水连同这只极极小茶盅一口吞进肚子里的,但是我没吞下去,我始终以温文尔雅的姿态示人,耐心地坐着、等着。如果跟很不客气的朋友一起喝茶,我即原形毕露,要个玻璃茶杯过来单独泡一杯喝,公开不与他们为伍。


我的喝茶方式相对于时尚的那一类,属于老土喝茶。我喝我的茶,从来不为“高雅”而去装时尚,我喝适应我的、我喜欢的茶,不自卑、不附和、不跟风、不自弃,经年累月乐此不疲。


朋友们知道我爱喝茶,于是在某种场合或某种机缘巧合下,将茶叶当伴手礼赠与我,我虽无以回报,但也老面皮般笑纳,然后以认真喝茶的诚意,努力回报朋友的诚意。


有一次与几位朋友小聚,饭毕有朋友递过来两包茶叶,说是从山里老茶树上摘的茶叶手工制作的红茶,朋友的朋友寄给朋友几包,朋友奉献给我两包。真的很好喝,说不清楚怎么个好喝法,反正喝着嘴巴舒服,心里也满意、喜欢。


有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喝茶聊天,后来又来了一位朋友并带来了红茶与绿茶,问我喜欢喝红的还是绿的,我说秋冬季红的喝得多一些,她就将一大包红茶送给我。听她说是手工茶,是她自己做的红茶,顿时感觉到这包茶叶的分量在增加。


有位朋友在南北湖山上,与同事一起抽空采摘茶叶、手工制作红茶。我从县城约了几位朋友赶去南北湖山上探究竟,参观他们手工做红茶,才知道制作红茶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一道都马虎不得,特别是手工揉茶叶是个耐力活,没点力气和耐心干不了此活。茶水喝进嘴里润在喉间舒畅在心头,与“谁知盘中餐”一样道理。


当知道了做茶的不易,我便不再轻易对茶叶品头论足了。


照例日泡三杯。上午把一杯红茶喝到半白,午饭后又泡一杯绿茶,开启下午茶时间。


清澈透明的玻璃茶杯里,茶叶轻轻缓缓地舒展,样子特别优美。越看,越像朋友们的笑脸。



作者 | 叶生华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9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