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这些事千万要注意

01月23日 16:16

2024年首个寒潮天气已经开始自北向南影响我市,全市气温明显下降,1月23日和1月24日早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有冰冻。本次寒潮影响时间较长,再叠加风寒效应,人的体感更为寒冷,老人、孩子、体弱的朋友一定要把防风保暖工作放在首位,也要注意预防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技巧提升保暖效果



人体6个部位要重点保暖


头部,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1/2的热量从头部散发;零下10℃左右时,会有3/4的热量从头部“跑掉”。颈部受凉,颈椎病、咽炎就会接踵而来。背部受寒,抵御寒气的能力会大大下降。肚脐受凉后易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膝关节受寒会有疼痛、屈伸不利等问题。双脚受凉容易长冻疮,还可能感冒。


如何在降温时调整“穿+盖”


第一,可以换穿搭,比如使用“洋葱穿衣法”,内层穿排汗功能好的衣物,中层穿毛衣、绒衫等保暖性强的衣服,最外层穿防水防风材质的衣服,以应对天气变化。

第二,可以换被子,气温骤降,被子是时候正式登场,毛巾和毯子可以在旁作为辅助。气温降幅大的时候,建议挑3公斤左右的棉被,并根据寒冷程度加盖毛毯;气温降幅小的时候,棉被挑1-1.5公斤的就好。羽绒被的重量为棉被的一半左右合适。


如何改善手脚冰凉状况


饮食方面,不要过度节食;运动方面,以微微出汗为宜;晒太阳时要多晒后背;每天睡前泡脚20分钟;尽量早睡早起。


取暖须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一些误区要避免


第一,认为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实际上,凡属含碳的燃料,在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无论是烧汽油、煤油、普通木炭,还是“环保炭”。

第二,认为没有煤烟、臭味不会中毒。一氧化碳本身是无色无味的,很难让人察觉,如果此时门窗紧闭形成密闭空间,人在里面极易一氧化碳中毒。在家烧木炭取暖时,睡前应将其熄灭并移至室外。

第三,认为门窗上有缝隙不会中毒。空气比重为1,一氧化碳比重为0.967,如果门窗缝隙处于低处,一氧化碳也不容易排出。

第四,认为装了烟筒或风斗不会中毒。事实上,若遇大风倒烟、烟筒被堵塞等情况,一氧化碳排不出或排量少,也会发生中毒。而许多家庭使用旧风斗或风斗过小、安装高度不够等,一氧化碳排出不畅,也能引起中毒。

第五,认为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并不能起到预防效果。

第六,认为醋和酸菜汤能救中毒病人。对于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硬往嘴里灌醋或酸菜汤,容易呛入肺内,阻断肺泡气体交换,致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专家建议


不要在室内烧木炭取暖,尽量采用其他更安全的取暖设备。如有必要,请做好以下防护:勤通风。使用前彻底检查煤炉,保证炉灶和烟筒完好畅通,接口处应密封;安装排烟管道,并且仔细检查管道是否畅通、不漏气。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在夜间居多,特别是在睡眠中引起中毒,导致昏迷,为此,市民切记等煤炭烧尽并熄灭后再离开,睡前记得将其移出室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装煤气报警器。


救助一氧化碳中毒者


救助者应匍匐进入现场,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将患者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呼叫救护车,将中毒者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


综合 | 苏州疾控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