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新朋友”陆续来昆过冬
近日
鸟类专家在“昆山之链”首链缘甸段
观测到水鸟在水中嬉戏
经拍照判断,确认其为赤膀鸭
这是迁徙的候鸟,这个季节在江浙偶尔能看到,在昆山地区发现,实属罕见。
专家表示
迁徙水鸟需要湿地等水环境栖息
也需要充足多样的食物
近期,通过安装在“昆山之链”首链缘甸段的昆山生物多样性鸟类智能监测系统前端视频采集设备拍摄到的影像资料显示,检测系统运行一个月,已累计上报25000多条记录,经过筛查统计,发现去年12月在此活动的鸟类品种有斑嘴鸭、苍鹭、黑水鸭、赤膀鸭、骨顶鸡(国家二级)、绿翅鸭等。这些“新朋友”的出现,意味着昆山旅游度假区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适宜水鸟生活,也是度假区湿地保护成效显著的标志之一。
近年来,昆山旅游度假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理念,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文章,以高水平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推动旅游度假区和锦淀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昆山之链”首链工程建设,充分彰显城乡之美、产业之兴、人文之蕴,着力把“昆山之链”打造成为观察、阅读、阐释江南文化的重要窗口,构造最靓丽的十湖八湾。以“一条链(昆山之链)、两古镇(周庄、锦溪)、三节点(太史淀、金家庄、锦绣湾)”为载体,积极探索单体项目引进和湖湾整体开发多元发展模式,大力引进符合湖湾主题定位的高质量文旅项目,逐步实现“古镇游”向“湖区度假游”转型升级;打造“最江南”的水乡风貌。探索实施水生态系统修复,打造更多水清、岸绿、景美、文兴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文旅空间,力争到2025年,蓝绿空间占比保持在70%以上,地表水重点河流断面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工程,每年建设生态美丽河道30条,生态廊道10公里。强化水乡特色风貌保护,加强农房翻建风貌管理。认真落实“河长制”,提升整体管护水平。
融媒体记者 | 管胡雯
融媒体摄影 | 冯千里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719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