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工研院:深耕长三角 释放“新”引力
日前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建设和管理评估公布
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获评优秀
自2020年10月获批以来,昆山工研院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沪昆两地间科技创新资源的互融互通。目前,已建成创新平台22个,建设联合研发中心31个,促成产学研合作60余项,引育产业化项目近20项,培养技术经纪人超千名。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将沪苏浙皖的9个城市紧密相连,成为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2020年10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复,同意在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苏州),成为促进科技资源精准高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阵地。
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牵引下,沪上重磅科创资源与昆山“相见恨晚”。在昆山工研院牵头举办的首届消费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十家优秀企业在现场达成了签约,上海整形医学产业创新研究院更携手上实主动投资平台,与昆山工研院共同成立沪昆整形医学产业创新基地,三方将聚焦整形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以昆山为落点打造长三角地区整形医学创新产业的高地。
沿着G60科创走廊走出去
嫁接长三角科创资源
引来创新“源头活水”
昆山工研院——
◆ 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等20余家平台载体共同发起成立“上海-昆山科技创新共同体”,加速实现沪昆两地双向赋能;联合上海交大、上海理工等院校打造国际智能医疗装备(昆山)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光电信息技术(昆山)研究院等一批院校合作创新平台;依托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资源,建设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昆山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 将长三角最新科研成果植入昆山企业,实现与长三角科创资源的无缝对接。
◆ 组织昆企与长三角高校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对接100余次,以“工研院+大院大所+企业”模式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实验室)25个,促成产学研合作60余项,2021年上海技术交易所离沪首单技术交易合同在昆山交割。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创新,昆山工研院深化跨区域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对接。作为唯一一家非沪主体,与上实投资公司等上海国有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学会,营造科技经济融通生态;携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共同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昆山实训基地,累计培养技术经纪人1115名,其中国家级技术经纪人433名,为昆山挖掘长三角一流科创资源做足人才储备。
以大视野、大格局实现大作为。昆山工研院相关负责人说,将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家门口”机遇,充分发挥全市科技创新核心平台作用,围绕“2+6+X”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上海-昆山科技创新共同体”,强化项目招引、深化人才支撑、优化创新生态。
融媒体记者 | 张田
图片来源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685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