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以“雁阵效应”赋能乡村振兴

01月11日 21:09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持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聚力培养标杆型“头雁”、骨干型“强雁”、潜力型“雏雁”,充分发挥“雁阵”效应,逐步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良好态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头雁”领航,锻造乡村振兴“擎旗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社区)书记是基层群众的“主心骨”、发展的“领头羊”、稳定的“顶梁柱”。丰富教育培训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眼思想升华和能力提升,举办“头雁”培训班。坚持“走出去”开视野,“学回来”促提升,组织村(社区)书记前往先进地区观摩学习,激发对标先进、补齐短板的信心决心。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常态化举办“头雁说·思享汇”交流论坛,就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增收等交流分享,推动点上“开花”转化为面上“结果”。定期召开镇党建工作推进会,排名靠后的村(社区)表态发言,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完善考核管理方法。建立定期通报制度,量化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进度,对工作推动较慢、完成进度较差的村(社区)书记进行谈话提醒。制定《罡杨镇村(社区)考核办法》,将考核奖金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


“强雁”护航,建强乡村振兴“冲锋队”

“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事业新”。村(社区)“两委”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强化动态管理。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为所有“两委”干部建立档案,收录学历提升、考核结果等重点内容。定期开展“履职体检”,通过“查、听、评、谈、访”的方式,精准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推动能力提升。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大班+小班”的培训方式,确保“按需施训”。全面推进学历提升计划,组织村干部报名参与在职教育,村(社区)“两委”成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已达100%。落实为民服务。创新推行“党群联系卡”制度,实现村干部挂钩网格小组,确保“人人都有责任田”。弹性设置“固定坐班岗+流动服务岗”,变以往“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的主动服务方式,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雏雁”启航,备足乡村振兴“生力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后备干部队伍充足,才能防止村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建立干部“人才库”。从年轻党员队伍中发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和返乡大学生等“青苗型”后备力量。围绕基本修养、基本常识、基本能力教育等方面开展培训,鼓励参与“兴村特岗”招考,成功将一批青年人才吸引回村。开展结对“传帮带”。每名后备干部指定一名“两委”成员作为成长导师,实行“点对点”结对帮扶培养。同时,强化岗位练兵,分批次安排后备干部在镇机关跟班学习、参与阶段性重点工作,真正做到在“石上磨”、在“事上练”。念好培育“紧箍咒”。强化监督考核,定期开展“罡好有你”后备干部述职交流会,结合日常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强化结果运用,对在各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优先作为村“两委”的递补和推荐对象。


来源 | 交汇点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