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革新,“善治昆山”夯实幸福之基!
编者按
中共昆山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在特殊年份扛起特别担当,重点把握好“123456”总体工作思路,抓好追高逐新、协同育新、全域焕新、守正创新、品质塑新、理念革新“六大重点任务” 。“昆山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报道,回顾成绩,展望未来,为昆山再攀新高鼓劲加油。
全会报告链接
突出理念革新,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深化民主法治建设、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交出社会治理提效的高分答卷。
迎两会 看一幅平安幸福图
“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面建成;24家职工集宿区社区化管理示范点建成;优化调整33个社区规模,五星“枫桥式”村(社区)评估达标率提升至95.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33%……2023年,我市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进一步夯实基层队伍,持续创新治理举措,全力筑牢平安“细胞”,一次次创新、一项项成绩、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善治昆山”和谐有序、向美而行的精彩画卷。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基层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牢固基石,要使社会治理的底座更坚实、针脚更细密,必须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将矛盾问题解决在源头、前端。为此,昆山加快探索大城市治理新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全面完成市、区(镇)、村(社区)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定分止争服务。市级矛调中心重点围绕矛调工作的统筹推进、矛盾形势的分析研判、疑难复杂矛盾的协调处置。区镇中心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力量,全力将绝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地。同时,结合“精网微格”,细化划分9153个微网格并全部配备海棠先锋(微网格联络员),依靠全市1.28万名网格员、微网格员,将矛调中心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融入日常入户走访中,及时发现并处置群众身边的各类矛盾纠纷。2023年,超90%的矛盾纠纷在区镇及以下得到化解。
淀山湖镇“公众评判庭”以“模拟法庭”形式,让法律工作者、群众参与到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中;周庄镇成立“吃讲茶”协会,在各村成立分会,引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周市镇“百姓议事厅”在共商共议中解决村里突出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真正提升治理的科学有效性,找到精准治理的发力点。我市持续深化“千村万企、千家万户”大走访、“民情快报”等工作,畅通民意反映途径,完善意见收集、响应、处置闭环机制,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有渠道表达,事事有回应、件件有反馈。同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全市累计建成22个立法信息联络站和1857个立法信息采集点,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参与50部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提交意见建议2631条,217条意见建议被国家立法认可采纳。此外,成立全国首家新时代县级政协协商民主研究中心,创新开展聚合式专题协商,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高效衔接。
▲周庄镇“吃讲茶”活动
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让市民更有安全感,需要更精准地给城市风险源“上户口”。我市研发推广“应急365”平台,初步实现信息监测、问题发现、交办流转、限时整改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截至目前,系统注册企业16388家。持续深化工贸、危化等重点企业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探索上线电子票证,实现检维修、委外作业等特殊作业线上审批。
居安思危,方能长治久安。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我市不断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智慧化水平,深入推进智慧版技防城建设、系列城市哨兵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182个小区完成智慧小区建设,361所学校完成“校园哨兵”建设。此外,深入实施“3+N”系列平安建设,在平安村(社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建设基础上,大力开展平安市场、平安景区、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工地建设。
理念革新 未来可期
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施伟华:市公安局将切实扛起“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千钧重任,以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成绩、基层治理成效、警务改革成果来护航我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在“主战主防”中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高效运转“负一秒”机制,升级街面快速巡处体系,重拳严打整治民生犯罪,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在“智治善治”中不断提升城市幸福感,深入实施“平安家园”“精网微格”工程,大力开展道路交通领域“5510”整治,纵深推进“数智公安”赋能基层善治,切实交出社会治理提效的高分答卷。在“跨前护航”中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点项目,打造更多出入境、车驾管等公安领域“ETC”极限服务举措,让便企惠商更有质效、更具温度。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江涛:市委政法委将深入协调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凝聚多元共治力量,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以全市综合指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整合基层治理需求,聚焦民情民意,搭建实战模块,打造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深化“红管先锋”引领基层治理作用,实施网格、物业人员“双向任职”,协同开展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处、消防隐患排查等工作,提升全市物业管理水平。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做实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做优“五社联动”社区治理,牢牢守住民生保障基准线,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张浦镇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
市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沈如:市法院将不断创新理念思路,统筹推进“执破融合”昆山模式等机制探索,打造公正司法的昆山品牌。聚焦追高逐新,加大对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司法支持,依法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协同育新,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涉台司法工作品牌,增创临沪对台新优势。聚焦全域焕新,完善密切协作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网络,为昆山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司法屏障。聚焦守正创新,高质量推进“八五”普法,倡导引领崇法尚德风尚。聚焦品质塑新,妥善审理民生领域案件,立足司法职能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理念革新,大力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融诉驿站”建设,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市法院联合市住建局打造“安居乐业”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品牌
市司法局局长潘成刚:市司法局将充分发挥法治服务保障优势,坚持以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境外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法治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推动法治政府、法治乡村建设,合力促进法治医院、法治学校建设,推动法治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实现法治阵地“推门可见”,凝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共识;坚持以法治保障增进民生福祉,优化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治客厅”,让办事群众“宾至如归”,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郁志华:市应急局将抓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坚决守牢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底线红线。围绕“1+22+3”大安全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全员化、实体化、手册化建设,全面提升网格化、专业化、数字化监管水平,不断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围绕“人、火、楼、车、化”等重点领域,统筹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着力化解一批制约安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围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强化“应急365”平台运用,加快实施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和安全秩序化提升,以应急管理新成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校对 | 陆静芳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608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