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昆山以文润城!
编者按
中共昆山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在特殊年份扛起特别担当,重点把握好“123456”总体工作思路,抓好追高逐新、协同育新、全域焕新、守正创新、品质塑新、理念革新“六大重点任务” 。“昆山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报道,回顾成绩,展望未来,为昆山再攀新高鼓劲加油。
突出守正创新,更加注重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以文润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软实力、文明感召力、文旅吸引力,交出精神文明提优的高分答卷。
公共文体设施提档升级,城市文明培育见行见效,文旅融合发展蹄疾步稳……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过去的一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聚焦群众需求,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走深走实,紧抓扩能提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为凝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坚持以文润城,提升文化服务供给力。元旦假期,不少市民前往戏曲百戏博物馆,共赏戏曲艺术盛宴。文创咖啡厅的戏台上,一曲《牡丹亭·惊梦》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聆听,4个小时的表演让戏迷过足瘾。去年10月,戏曲百戏博物馆正式开馆,成为国内首个集齐348个剧种资料的戏曲主题博物馆,成为大家的热门“打卡地”。我市坚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建设工作,持续擦亮“昆曲”“顾炎武”文化金字招牌,戏曲百戏博物馆开馆,昆山奥体中心完成联合验收。成功举办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2023年“昆山市顾炎武日”活动暨《原钞本顾亭林日知录》首发仪式、2023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昆曲入遗22周年”之“昆曲回家”等一批精彩纷呈的品牌活动,全年开展文化活动4200场次、体育赛事2000场次。舞蹈《虎虎生威》获“小荷之星”奖,歌曲《老街上的咖啡屋》入选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浣纱记》《描朱记》荣获京昆艺术紫金奖·优秀剧目奖等7个奖项,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坚持以文兴业,稳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我市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以文化软实力带动产业发展硬实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去年,周庄数字梦工厂启动运营,带动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昆山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高地、群众文化消费提档升级的新引擎、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新标识。花桥梦世界两岸数字文娱产业园入选2023年苏州市级直播电商基地(园区)名单,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昆山元宇宙产业上市“第一股”。开展丁善德音乐传承计划,成立昆山丁善德合唱团,探索建设全国戏曲艺术数字化直播平台。
坚持以文聚力,强化文化精神感召力。弹奏乐器、写书法、织围巾……近日,“踏歌庆元旦 唱奏展风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新江南社区火热开展,以多元化文明实践浸润群众生活。以文化人,更能凝心聚力。我市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创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弘扬志愿服务文化,激活城市文明“细胞”,开展道德讲堂、“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4000余场,阵地建设“活”起来,志愿服务多起来,文明新风吹起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擦亮幸福底色。市公民道德馆、工友益站、文明益站等一批示范性宣教阵地深入推进,构筑道德建设新高地,涵养社会新风;移风易俗“红7条”“白9条”落地见效,文明新风吹入百姓心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昆山实践”理论研讨会、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论坛暨中浦长三角论坛等活动在昆举办,筑牢理想信念,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凝聚智慧和力量。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勇:市文明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强化文明感召力;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系统实施文明创建细胞工程,不断提高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市文体广旅局局长、党组书记苏培兰:市文体广旅局将统筹利用全市文体旅资源,打造一批空间形态美、内容品质优、服务效能高、运营机制新的“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依托苏州轨交11号线串联,结合昆曲咖啡产业园推出“甜蜜之旅”等工业旅游线路,打造城市文化客厅;利用健身步道和骑行驿站等体育空间串联全市文旅资源,打造一批户外休闲健身空间,推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相融共生,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冯惠清:市文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昆山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的目标任务,团结凝聚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自信自强,突出“推动创作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和“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职责,充分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持续在“文”字上下功夫,在“联”字上做文章,推进文艺阵地建设、品牌打造、精品创作、惠民服务、队伍提升等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贡献昆山文艺力量。
巴城镇党委宣传委员翟杰:巴城镇将围绕航天精神、昆曲文化等地域资源,发挥“百姓名嘴”理论宣讲队伍作用,构建全员参与、融合发展的立体式宣讲体系,不断打响“巴溪乡音”理论宣讲品牌;深入挖掘昆曲、古琴、竹笛、竹刻、昆北民歌等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办好一年一度的重阳曲会,精心培育小梅花戏曲艺术团,持续擦亮“昆曲小镇”文化名片;加大对本土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时代乡贤的挖掘力度,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人才梯队建设,努力激发文化传承生命力。
戏曲百戏博物馆馆长费一鸣:戏曲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深受老百姓喜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瑰宝之光;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昆山“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15周年及昆山撤县设市35周年等主题,准确把握时与势,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技术手段、表现形式上探索创新,讲好百戏故事、开展多元活动,让更多人走进戏曲百戏博物馆,感受戏曲魅力;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精湛艺术、精彩作品传承历史文脉,推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交出中国式现代化昆山新实践高分答卷。
融媒体记者 | 翟玉标
校对 | 陆静芳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6002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