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寒”而上!他们用温暖守护这座城

12月23日 16:31


受冷空气影响

我市气温持续走低

12月22日早晨最低气温低至

零下5℃~零下6℃


连日来

我市各相关部门迎“寒”而上

水电气等保供部门

也启动相应预案

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确保市民温暖过冬


供电公司:

不停电作业,实现居民用电“零影响”


开展不停电维修作业


随着温度下降,我市迎来用电高峰。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秉持“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理念,持续安全高效开展不停电作业,全力以赴确保广大用户寒潮期间正常用电需求。

  

12月21日上午9点,记者在张浦镇欣达路附近看到,两辆带电作业车正在进行不停电直线杆改耐张杆并加装开关作业。虽然天气寒冷,但站在绝缘斗里的带电作业人员丝毫不受影响,在10千伏配电线路上准确无误执行着每一步操作,仅用3个小时就完成了整套工作流程。“‘不停电作业’顾名思义就是以实现用户的不停电或短时停电为目的,采用多种方式对设备进行检修的作业,全程用户零感知,在寒冷的冬天更好地保障居民用电。”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分公司一班班长季兆中说。

  

进入12月以来,为最大限度减少寒潮期间施工作业对用户正常生活生产的影响,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依托现有的技术和作业装备,充分发挥“带、转、旁、发”全业务作业能力对配网不停电作业的支撑,保障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截至目前,公司共开展不停电作业9次,减少停电时户数超5000户

  

接下来,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合理安排供电工作,做好突发异常应对准备,并持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电力安全稳定可靠供应,确保满足全市电力需求。



水务部门:

从源头到龙头,24小时保障用水安全


为水管穿上保温衣


为保证全市供水安全,水务集团在提前做好各项防冻保温举措的基础上,严把水厂制水关,做好应急抢修准备。

  

12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泾河水厂,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臭氧车间进行巡检。臭氧设备主要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为保障自来水的高品质供应,水厂加密设备巡检次数,做好重点工艺环节和室外设施设备检查及保温工作,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分析,并针对寒潮天气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应急预案。“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以人工检测和在线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水质监测工作。”泾河水厂厂长助理毕颜伟介绍,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制水环节各个流程以及水管流量和压力,方便第一时间提出处理意见,从源头到龙头,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除了加强各项防冻保温举措、严把水厂制水关外,水务集团还做足应急抢修准备,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100余辆抢修车辆、700余人的抢修队伍严阵以待,确保发生冰冻情况及时进行抢修。同时,962001昆水热线从原来的30路线增加到60路线,接听坐席从20个扩充至50个,全力保障寒潮期间24小时畅通。下一步,水务集团还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形势,持续加大冬季供水保障力度,提前做好极寒天气各项应对措施,守牢城市供水“生命线”,全力保障用户冬季用水无忧。



燃气公司:

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做好气源储备


燃气管线巡查


为做好寒潮天气安全保障工作,我市燃气部门迅速行动,坚持“早部署、早准备、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寒潮燃气保障工作。

  

12月22日,记者在昆山利通燃气液化天然气储配站内看到,三辆液化天然气槽车正在卸车,通过站内各种设备,将槽车内的液体转化为气体,用作后备气源。据了解,寒潮来临后,全市用气量明显上升,目前单日供气量已突破200万立方米,为确保气源充足,利通燃气向舟山、北仑、启东等周边地区购买了液化天然气,通过液化天然气槽车运至储配站内。“今天要卸12车,每辆车可以装载液化天然气20吨,这半个月内我们每天都将进行液化天然气卸车以及气化作业,保证12个储罐随时处于满储状态。”站长段要辉说。

  

除了购买气源外,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是天然气稳定供应必不可少的条件。利通燃气公司每天派出百余名工作人员,对所有市政管线、居民小区管线以及工商业内部管线进行巡查,重点查看管线附近有无施工和泄露,并通过中心大屏幕实时查看动态情况。

  

目前,昆山共有5家管道天然气经营企业、4家液化气生产经营企业,建成天然气高中压管网1974公里,天然气居民用户74.5万户,瓶装液化气居民用户约2万户,年均天然气用气量7.6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2万吨。为了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我市各管道天然气公司未雨绸缪,积极拓展气源,最大限度做好气源储备,及早采购液化天然气资源,保持管道气进口稳定,同时,充分发挥天然气运保障机制作用,做好日调度、周平衡,有序落实冬春季和用气高峰期天然气保供工作。



蔬菜保供:

“菜篮子”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蔬菜储备


蔬菜是重要的农副产品和民生商品。连日来,我市相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保供工作,保障市民生活需求。

  

12月21日,记者在昆山振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已经检查加固了大棚,并搭建了内棚,还在地上覆盖了地膜,保证作物生长的温度。“我们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比外面高10℃~15℃。”基地负责人潘明春告诉记者。大棚里,成片的芹菜,菠菜郁郁葱葱,工作人员正在忙着采摘、装筐、发货。目前,我市在田蔬菜面积2.1万亩,蔬菜日均上市量500多吨,主要有大白菜、青菜、花菜、菠菜等近30多个品种,供应量平稳。

  

记者在柏庐批发市场看到,这里的蔬菜、瓜果十分新鲜,品种丰富,供应充足。市场内停满了等待卸货、装车的车辆,转运三轮车穿梭不停,进出市场的城区配送车络绎不绝,不少工作人员在一旁统计蔬菜数量并称重。作为昆山最大的“菜篮子”,柏庐批发市场承担着昆山80%以上的蔬菜水果供应。为了在寒潮期间满足市民需求,市场一方面提前加大货源储备,将每天的库存量提升至400吨左右;另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保证货品出入库。目前,柏庐批发市场每天出货量大约在800吨~850吨



融媒体记者 | 甘晓凡 程亦玮 谢婧扬

供图 | 陆恒 徐鹤千 唐旭骋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