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昆山传统村落】千灯镇歇马桥村、吴家桥村:千年古韵 “桥”见江南

12月22日 15:07

近年来,千灯镇紧扣“桥文化”特征,坚持“串点连线成片”的示范区建设思路,推动歇马桥、吴家桥、陶家桥“三桥”联动发展。依托千灯古镇等历史文化积淀、资源集中连片区域,结合特色产业,规划建设精致高效农业示范区、科技支撑典范区、生态发展引领区、三产融合先导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典型。2022年7月,千灯特色精品示范区入选第二批苏州市特色精品示范区候选培育名单


在前两期的传统村落系列报道中

我们饱览了

昆山北部及中部片区的

传统村落的旖旎风光

本期我们继续

昆山中部片区传统村落探寻之旅

欣赏千灯镇的歇马桥村、吴家桥村

这两个传统村落之美







千灯镇歇马桥村

千年古桥“踏上”新文旅






歇马桥村位于千灯镇区东南侧,地处苏沪边界处,村内一条“龙形水系”贯穿南北,村落沿河呈带状空间布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民居临水而建,构成了“水街相依、窄巷深弄”的江南水乡传统风貌格局。据《淞南志》及《昆山县志》记载歇马桥及其集镇始建于宋嘉定年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2014年,歇马桥行政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关于歇马桥的来历,说法不一。《淞南志》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驾桥时“驱石计工立马而成,故曰歇马”。另有说:南宋年间,韩世忠驻兵在青龙镇,准备迎战金兀术。金兀术遥见宋营军中“韩”字大纛旗迎风飘扬,不免胆颤心惊。月夜,韩世忠单骑来到小镇,把战马歇在石拱桥头,独自步上桥顶举目远眺,察看金营动情,决策了一场重要战役。后人遂把这座桥叫歇马桥。还有一说,南宋名将韩世忠曾带兵在此休整,当时这里水草丰满,部下在这里养憩,为方便于石浦江东西两边往来,就在江上筑了一座桥,叫歇马桥。历史上以古桥“歇马桥”命名的歇马桥乡、歇马桥镇、歇马桥区等均有记载。

  


清朝中期,歇马桥漕运便利、商贾林立、商贸物流兴盛,是当时上海周边地区的商贸重镇。传统商贸涉及传统商业、手工业与风味饮食等二十多种行业,有众多大商家与老字号,商贸交易既在石浦河上进行,也在河边老街内部开展。集镇最繁荣时共有商户80余家,包括理发店、铁行、茶馆、布庄、药店、水果店等,主要分布在石浦河西侧老街上滩、下滩之中,少量分布在河东街道上。歇马桥村是传统商贸业的历史见证。

  

歇马桥村也是抗战时期新四军的活动区域,当时张浦大市地区成立了中共淞沪中心县委,新四军“江抗”淞沪游击纵队也在大慈(今大市)成立,并组建了尚明甸、张浦、歇马桥等三个区委、区政府,形成了以大市为中心的昆南淀山湖抗日游击根据地,歇马桥也成为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老街上的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暨周达明烈士纪念馆,2015年由腾退的旧居改建而成,展示了新四军淞沪(千灯)抗日游击区军民抗日对敌的全过程和“新四军淞沪游击纵队”参谋长周达明烈士率部英勇抗敌、光荣牺牲的事迹。

  


至今,村庄内仍保留着全长约500米的古石板老街,以及约5000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石板老街宽2~2.15米不等,街道宽与临街建筑高之比为0.5左右,围合感强、亲切宜人,整体的秩序感强烈。老街两侧有多座小楼及平房,大部分是民国年间建造,房屋均为砖木结构,2013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歇马桥村里有两座石桥,定胜桥位于歇马桥村入口牌坊后,原名为“北石桥”,此桥是当年韩世忠将军战胜金兵凯旋之际,当地百姓在此迎候送上定胜糕慰劳而得名。众善桥原名为“葛家巷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于乾隆年间。这座单跨四拼的石阶石板桥位于古村的中心,据说为了感谢乾隆年间集资重修的村民,故改名为众善桥。

  

自2019年8月歇马桥村纳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以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整合、盘活村落资源,携手苏州文旅集团、亚太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聚焦“歇”文化品牌打造,推出一尺花园、半山诗雨、对印茶局、翛然斫琴、老茶馆、一时汉服等一大批“农文旅”融合项目,激发出古村落无限文化魅力。2020年9月,歇马桥村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千灯镇吴家桥村

归有光外婆家的前世今生






吴家桥村位于千灯浦南段,距离千灯古镇仅3公里。千灯浦是联系淀山湖与吴淞江的重要航道,整个村庄依千灯浦而建,是历史上重要的水运驿站,宋明清时期商业繁荣。村庄至今仍保留着“一河隔两岸、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传统街巷格局。2021年9月,吴家桥自然村入选第四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村内现存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桥,吴家桥。相传宋元年间,有个卖豆浆的吴姓人士,世居千灯浦边上,因见行人渡河困难便倾囊捐资建了一座木桥,村民为感其德,取名吴家桥。明万历38年木桥改为花岗石单孔石阶拱桥,拱桥采用纵联分布并列砌筑,板式栏杆。现桥长33.96米、宽5.48米、高10.5米,东西各有31级台阶,拱圈为9节相对称合拱,总有72块弧石,拱圈两侧各存一处桥记。2004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除吴家桥古桥外,还有融昌坊、土地庙、岳王庙、河西老井等多处建筑遗存与历史遗存。

  

紧邻古桥吴家桥南侧几步远的地方,有一座由村内老供销社改造而成的吴家桥“设计师之家”。这片区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买卖生活用品的市集,留存有吴家桥村民几代人的历史记忆。老供销社改造维持了建筑原本的尺度状态,尊重场地现状,修补和延续历史肌理,保留历史记忆,村民可以在这里饮茶、交流,呼应了建筑原本作为供销社所具备的对外属性。

  

吴家桥是明朝中期散文家归有光母亲的故乡,其母为吴家桥人,归有光在《先妣事略》一文中追忆了她的许多生活琐事,作为对慈母的怀念。归有光曾在文中写道:“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近年来,吴家桥村坚持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农房翻建和基础设施同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产业同步发展,构建了“田—桥—水—村—人”生态模式,对田、水、路、林、沟、渠进行综合整理,成为千灯镇一个对外展示村庄建设成果的“最美窗口”。2021年5月,吴家桥村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融媒体记者 | 许晓明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