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百戏博物馆邂逅指尖上的非遗

12月21日 13:45

在戏曲百戏博物馆“意主形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戏剧文物展”中,掐丝珐琅开光八仙图琮式瓶历经百年岁月,依旧保持艳丽色彩,吸引观展者驻足。以此展品为引,近日,戏曲百戏博物馆开展了“戏韵金声·掐丝珐琅”书签制作活动,十余位观众参与其中,共同品味金丝古韵,领略非遗之美。

活动现场,老师为活动参与者介绍了掐丝珐琅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知识,让大家对掐丝珐琅有了全新的认识。珐琅工艺可分为铜胎嵌丝珐琅、铜胎錾花彩釉绘珐琅、铜胎彩釉绘珐琅三类。铜胎嵌丝珐琅是在铜胎上焊上细铜丝盘曲而成各种纹样,填嵌各色釉料后烧制、磨光;铜胎錾花彩釉绘珐琅即在铜胎上錾出花纹,再点彩釉烧制;铜胎彩釉绘珐琅则是直接在铜胎上用釉料绘制。

随后,老师详细讲解了掐丝珐琅书签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活动参与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属细丝按照拓印好的花纹弯曲固定在书签上,然后按照自己的经验与喜好选取不同色彩的釉料加以填充,点蓝后将表面釉料磨平使金属细丝显露,最后封层,将生动精美的图案定格,完成书签制作。通过此次活动,参与者们在实践中接触、学习了非遗文化,再续传统艺术的美与浪漫。

除掐丝珐琅体验活动外,上周六,戏曲百戏博物馆还结合展览举办了“博物馆公开课”第二期活动。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周秦带来讲座《〈牡丹亭〉从临川笔下到昆曲场上》,吸引了大批观众。周秦围绕汤显祖与《牡丹亭》、《牡丹亭》与昆曲艺术、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三个方面,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向观众们讲述传奇《牡丹亭》的前世今生,让大家感受跨越时空的艺术之美。上周日,戏曲百戏博物馆戏曲电影放映会《牡丹亭》电影赏析活动上,昆剧院的老师带领大家回顾并赏析张继青领衔主演的昆剧电影《牡丹亭》,讲解电影故事内涵及专业赏析要点。大家在电影中探索充满魅力的昆曲神韵,以此感受昆曲文化的静谧、典雅、含蓄之美。


  在天寒地冻中寻一处温暖和煦,于步履不停中觅一刻诗与远方,这个冬天,更多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体验活动在戏曲百戏博物馆等你。

融媒体记者 | 傅 裕

责任编辑 | 葛自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