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央视《东方时空》聚焦昆山!

12月19日 15:11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

五年来

长三角三省一市

紧扣“一体化”和 “高质量”

这两个关键词

在新的起点上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从蓝图规划变成现实画卷


12月18日

央视《东方时空》推出专题报道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其中

聚焦公共交通互联互通

沪苏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展现了昆山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生动实践



两城地铁连接 

沪苏同城效应进一步激发


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基石。今年6月份,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相连通,在昆山的花桥站实现无感换乘,这意味着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从苏州市区坐地铁直达上海市中心。

十年前的2013年10月,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段开通运营,上海地铁跨省延伸到了苏州昆山市境内,这成为了国内首条跨省轨道交通线路,而如今沪苏两条11号线的牵手也进一步激发沪苏之间的同城效应。



昆山的花桥站附近

有很多工业园、产业园

每天有大量的人群

往返于沪苏主城区和昆山之间

两城地铁在此连接

也大大便利了附近的上班族



清晨6点半

家住上海的张二芒

已经步行前往上海地铁11号线

上海西站站点

每天他都要在这里搭乘地铁

前往位于苏州昆山花桥的公司



芯龙创新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电子工程师 张二芒

从上海西站到花桥站大概45分钟,还是比较准时的,没有跨城的感觉,还像在同一个城市里。


像张二芒一样

一些家住苏州方向的同事

每天一早也会乘坐苏州地铁11号线

到达昆山花桥站

来自两座城市的人们

乘坐地铁在花桥站会合

登上公司安排在站外的接驳班车



芯龙创新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电子工程师 陈方圆

从陆家过来30多分钟,在地铁开通之前,我出行一般都是公交,就是时间不会很准时,没有现在地铁那么方便。



据苏州轨道交通部门统计,今年苏州地铁11号线开通后,累计客流已突破2000万人次,日均突破15万人次

眼下,苏州地铁3号线与11号线的连接工程也正在加紧施工,预计今年底将完工。届时,这条跨越双城的地铁线路将进一步延长,东西贯通苏州的主城区,不仅是地铁,沪苏间的公路通行距离和时间也在进一步缩短。2018年以来,两地之间省际断头路联通工程不断提速,目前,列入首批联通计划的6条断头路已全部打通。此外,铁路方面,眼下在苏州吴江区,苏州南站正在加紧施工,未来,通苏嘉甬和沪苏湖两条铁路,一南一北、一东一西,将在这里实现相交,届时不仅沪苏之间,长三角区域的大交通也将更加便捷。


围绕重点产业

沪苏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沪苏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推动着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的高频流动。比如说,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将中国区总部设在上海,而在苏州就近设厂。围绕着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汽车等重点产业,苏州为上海提供产业链、工业链的支撑。以汽车产业为例,60%的苏州汽车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是上海整车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临近上海的苏州太仓和昆山两地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更是数量众多。比如:昆山有9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18家;太仓有7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08家。这些企业中,很多都是上海汽车产业链的上游企业。


接下来

我们去那片区域看看

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位于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的

一栋写字楼里

苏州昆山一家

汽车线束生产企业的工程师靳耀东

正带着同事一起开研讨会

作为上汽大众的零部件供应商

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接需求

公司在离上汽大众总部厂区

一河之隔的写字楼里

租了一间办公室

最近

一款新车即将量产

靳耀东一周得有一半的时间待在这里



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工程师 靳耀东

现在新能源车势头非常猛,开发周期越来越短,我们要跟上步伐,从一开始的原型车设计我们就介入了进去,来完成整个汽车项目的研发。


从上海到昆山

开车单程只需要不到1个小时

在上海对接研发方案

回昆山开展生产试验

是靳耀东和同事们的日常

如今

像靳耀东这样频繁往返

沪苏两地的汽车产业工程师

在昆山还有很多

在昆山市工信局

记者通过地图发现

昆山与上海临近的各个板块

也是汽车产业最集中的区域



苏州昆山市重点产业促进中心

副主任 周晨

企业分布是在距离上汽大众1小时车程的范围内。比如昆山开发区,现在已经有了电池和电驱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千灯镇主要以结构件为主,所以上汽大众在嘉定的生产工厂是可以做到“零库存”的,只要有需要,我们的厂商马上可以发货。


依托靠近上海的优势,昆山如今已经聚集了9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产值超1500亿元的产业链集群。


就在今年11月,上海的嘉定、苏州的昆山和太仓三地携手发布100项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其中包含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等诸多举措,力求让沪苏之间产业互联越来越紧、科技互融越来越深、产业协同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


来源 | 昆山发布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校对 | 朱盛杰 江慧智

综合 |  央视新闻客户端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