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开展五大行动 推动产改落地见效 中车常州车辆加强班组建设为企业发展赋能

12月18日 16:21

“进厂后,车间就为我选定了师傅,我与师傅签订了师徒合同,在师傅精心指导下,我的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被评为中车资深技能专家。现在,我带的徒弟也成长为高级技师、技师。” 中车劳动模范、中车常州车辆职工杨小冬心里暖洋洋的。班组建设成效,关系职工队伍素质,关乎企业发展质量。今年以来,省、市产改试点单位中车常州车辆有限公司把深化班组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搭建班组竞赛“三舞台”,健全班组管理“四件套”,聚力班组建设“五行动”,促进班长能力进一步提高、职工素质进一步提升,一线活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十佳模范职工之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搭建“三舞台”,班组竞赛为职工赋能

为推动产改向一线延伸、向纵深发展,中车常州车辆将选才、育才、成才、用才、示范等五个方面赋能举措落实到班组,搭建“擂台、展台、讲台”班组竞赛“三舞台”,作为深化产改的重要载体,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提升。

搭建班组竞赛擂台。该公司搭建班组、车间、公司三级“学练比”技能竞赛擂台,技术工人苦练技术,提高本领,高技能职工占比超过60%,多能工占比近40%。建立羽燕、飞燕、海燕“三燕计划”,以“一人一档”模式,组织有发展潜力的职工与核心技能人才结对,加速培育高技能人才。货车车间车轴班杨小冬就是一个例证。他从初级工起步,通过班组竞赛擂台,成长为高级技师、工程师、中车资深技能专家。

搭建职工技艺展台。公司建立班组岗位练兵机制,组织技能人才开展绝技绝活展演。在2023“发现江苏·品味百年工业匠心”活动启动仪式上,杨小冬、夏浩翔师徒分别表演鸡蛋刻字和纸上钻孔,现场中外嘉宾被他们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所折服,频频竖起大拇指点赞。杨福才、许文虎、戚蓉等多人还登上央视舞台,展示了江苏工匠的风采。

搭建经验传承讲台。公司举办“劳模工匠大讲堂”“劳模工匠精神大家讲”,传承技能技艺、分享智造经验、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女职工戚蓉经过师傅传帮带,从劳务派遣、普通职工逐步成长为技术能力强、业务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三强班长,先后荣获市技能大赛状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她擂台上比能力、展台上亮风采、讲台上传经验,在全国职工宣讲比赛中获得“云宣讲”达人称号。她领衔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健全“四件套”,班组管理为班长添翼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管理的落脚点。作为“兵头将尾”,班长是班组生产管理的“领头雁”。为了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公司健全班组管理“四件套”,为班长提供了“行动指南”。

健全一套管理制度。公司建立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包括班组建设管理办法,班组组建、班长和工会组长配置、班长津贴等管理规定,班组注册、变更规定,班组党建工作指引,班前会管理规定,班组建设评价标准,相关部门班组建设职责等。

健全一套工作方法。公司每年组织班组长培训,组织班组长学习名师带徒法、创新创效法、民主管理法、网格管理法、小家建设法等班组工作方法,推动班组生产精益化、网格化。公司打造的现场管理示范班组钢结构车间铆焊一班获评省模范职工小家。

健全一套文化手册。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公司为班组长编制配发《企业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并征集汇编《职工文化故事》《职工安全操作“一口清”手册》等,作为班组文化建设的工具书,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健康发展。

健全一套责任表单。围绕班组“七大任务”,公司制定了目视化管理表单,确保班组管理责任落实。各车间班组都放置一块管理看板,列出班前安全讲话记录,班组安全点检记录、危险源分布记录等责任表单。每个班组还有一本班组活动记录本,包含民主管理、困难帮扶等活动表单。

聚力“五行动”,班组建设为发展助力

公司聚力开展举旗领航、建功立业、提素成才、权益维护、固本强基五大行动,引导职工创新创业、岗位建功,增强了生产一线活力。

聚力举旗领航行动。加强政治引领。以车间班组为单位,每周召开班长会,每月举办“劳模工匠大讲堂”,在生产现场、职工之家、职工小家等职工集中的场所,以灵活的形式、朴实的语言,推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群众优势,通过职工代表巡察、工会信息反馈等形式,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加强文化引领。利用班前会、班组学习会,开展“班前十分钟”“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宣教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活动,引导职工弘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操守。

聚力建功立业行动。优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平台。以班组为单位,实施匠才育成赋能工程,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明确技能人才梯队培养目标,完善技术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渠道,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优化劳动竞赛价值创造平台。开展“三保双增”劳动竞赛,提高职工参与度和活动覆盖面。优化职工技术创新创效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建立成果表彰奖励和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构建班组创新、岗位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三位一体”职工创新创效新模式。

聚力提素成才行动。培育选树劳模工匠。建设集“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精神弘扬”于一体的劳模工匠传习馆,搭建劳模工匠技术交流、攻关协作、协同创新的共享平台。支持劳模工匠结合班组岗位工作需要,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技师、工程师、讲师“三师型”劳模工匠人才。引导职工成长成才。改革班组分配模式,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五位一体”工作机制,促进职工技能提升与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相衔接,让技高者多得、技多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贡献大者多得。强化职工小家建设。完善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与职工携手建家工作机制,推动班组职工小家建设全覆盖,创新“建管用评”一体化建家,让职工小家成为职工成长发展的“暖心窝”“加油站”。

聚力权益维护行动。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创新职工、代表双提案制度,将提案活动落实到班组,充分反映职工合理诉求,保障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大权益保障力度。充分发挥集体协商的基础性作用,建立“1+3”集体合同模式,构建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大安康关爱力度。组织班组“安康杯”竞赛、劳动保护督查和职业病防治,大力开展“班前安全讲话”“安全隐患排查”“职业健康达人”“我当一日安全员”等活动,让人人懂安全、个个会应急成为班组成员的“必修课”。

聚力固本强基行动。推动班组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班组管理工作制度,培育选树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示范作用突出的双文明先进班组和模范职工小家,将车间班组和职工小家建设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动能、促进发展的坚强阵地。推动班组品牌谱系化建设。按照“整体规划、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工作思路,推进学习型、安全型、创新型、技能型、效益型、和谐型“六型”班组建设。推动班组生产数字化建设。建设车间生产指挥“驾驶舱”,班组长通过手机可以查看生产进度、物料准备、设备管理、质量管控等情况,让班组生产流程更加快捷高效。

中车常州车辆通过实施“三四五”工程,深化班组建设,在生产一线营造了“学技术、钻业务、增技能”的良好氛围,在精益生产、技术进步、质量提升、降本增效、改进工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高技能人才占比逐年提高,产业工人取证率达97%。


来源 | 交汇点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