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快联快通,昆山跑出一体化新速度!
·
开栏的话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昆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和苏州市委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用足用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协调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等重大任务,自觉扛起“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使命担当,在服务重大战略、投身区域一体化实践中主动作为、敢闯敢干,更深层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展现昆山全方位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12月2日
吴淞江畔
连接上海与昆山的
沿沪大道对接胜利路工程
和外青松公路改造工程正式通车
实现省际道路“双贯通”
这是长三角一体化
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
昆山不断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又一成果
▲沿沪大道对接胜利路工程建成通车
▲外青松公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昆山始终牢记殷殷嘱托,抢抓家门口的机遇,以交通一体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让“美丽蓝图”变为“现实画卷”。
01
从“互联互通”到“快联快通”
“期盼已久的新胜大桥终于通车了,我们可以一边欣赏吴淞江美景,一边散步到对面的上海青浦喽!”12月2日,吴淞江畔,当连接上海与昆山的沿沪大道对接胜利路工程和外青松公路改造工程正式通车,居住在昆山花桥的上海市民陈先生和老伴特意到大桥上来走一走。他笑言:“如今真的是由‘隔江相望’变‘一马平川’了!”
2018年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市加速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着力推动打通“省际断头路”项目
盘活更大区域交通网络
改善老百姓出行环境
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级
↓↓↓
昆山与上海青浦、嘉定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签定交通项目对接合作备忘录,建立“青浦—嘉定—吴江—昆山”交通项目推进联席会议机制,优化建设程序,缩短建设周期,统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项目建设。
2018年,锦淀公路对接崧泽大道建成通车,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打通“省界断头路”首个完成的项目,也是我市首条打通的“省际断头路”,为省际断头路的打通提供了“样板”。截至目前,沪昆对接道路已打通9条,苏昆对接道路已打通8条,常熟、太仓对接道路已打通7条,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
▲锦淀公路对接崧泽大道
同时,昆山还打造快速连接通道。2022年10月31日,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苏昆中环实现对接,推动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目前,震川西路对接娄江快速路、339省道快速化、黄浦江路南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成后,昆山交通对外快速联通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苏昆中环对接工程通车
02
轨交时代,“周边游”变“任意游”
“以前去苏州、上海之前都要商量一下是坐高铁还是自驾,现在想都不用想,首选地铁。”家住昆山开发区的魏女士周末喜欢带孩子“周边游”。自从苏州轨交11号线开通运营,她笑着说:“现在出行很方便,去上海、苏州就像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周边游’已经是沪苏昆三地‘任意游’啦!”
2023年6月24日,历经5年建设,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示范工程的轨交11号线开通运营,沪苏“双11”号线在花桥实现无缝对接,“轨道上的昆山”开始加速驶向一体化的新境界。
昆山公共交通体系也由此迎来新的发展格局,形成“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等多种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03
网越织越密,人越走越亲
今年9月1日起,太仓312路公交正式运营,在昆山设4个停靠站点,并在兵希站与苏州轨交11号线无缝衔接。
为进一步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市积极对接毗邻地区交通管理部门,创新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协调机制,合作推进毗邻地区城市公交线路跨省运行。
截至目前,我市在省内率先开通5条对接上海的省际公交线路,同时引入2条上海公交线路在昆山设站,开通8条对接苏虞太的城际毗邻公交,点对点连接周庄、锦溪、淀山湖、同里等旅游景区,同时顺利完成公共交通一卡通升级改造工作,与600多个城市互联互通,实现无缝换乘。在长三角第一个实现了与全部毗邻省、市、县(区)公交互通,年提供约500万人次跨城通勤服务,峰值日均客流量达1.2万人次。
“我们正在从长三角区域、上海都市圈、昆山自身三个层面谋划轨交、铁路、公交、慢行‘四网融合’发展模式,以期实现区域交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长三角交通网。”市交通运输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融媒体摄影 | 袁新宇 唐旭骋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校对 | 江慧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211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