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周刊荐读|党建专家纵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省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步楼谈以工匠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新论
11月11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党建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江苏省委党校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赵金松,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江苏党建研究院首席专家杨明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江苏党建研究院顾问、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南京大学教授郭广银,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原副所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彭立兵等15位省内外知名党建专家作研讨交流。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综述》(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
任何一种理念、思想、战略的提出、传播和应用都需以话语为载体。话语不但是表达思想的中介载体,更是塑造意义、建构合法性知识的生产工具。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运用一定话语传播阐释自身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新的时代语境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提升是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巩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迫切需要。高校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聚焦教师的话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能力。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能力》于志杰 潘志颖(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本文为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2022年二类资助课题〈SZ20220204〉)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推动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一项紧迫课题。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中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17年2月,江苏全面部署全省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推动媒体步入常态化融合阶段。当前,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已成为江苏各大主流媒体的基本共识。面对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冲击,江苏媒体突出各自优势,放大传播效果,积极发展新兴媒体,构建融媒体生产样态,不断加强舆论引导新阵地建设,基本建成全媒体传播矩阵,极大提升了传播效果和舆论影响力。
——《推进媒体深融,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陈浦秋杭(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政声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市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者对产品生产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坚持和追求,蕴含着严谨、执着、敬业、创新等可贵品质。在全社会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工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培育精益求精、新益求新的工匠品格,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以工匠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朱步楼(作者为省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道德智库特聘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思政引领,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规律和高校思政教育规律,持续开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思政教育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姚文韵(作者为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苏现代财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县级组织部门必须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不断夯实县域善治之基。
——《夯实县域善治基石》潘 浩(作者为常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今年7月考察江苏时强调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谆谆教诲,以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为契机,把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强党性”的重要要求、“重实践”的重要原则、“建新功”的重要指引,进一步把感恩之心、振奋之情、奋进之志转化为“走在前、做示范”的现代化建设成果,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多江苏贡献。
——《干出新时代年轻干部好样子》高 洁(作者为省委党校第1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
论见
编者的话
铭记英烈事迹,传承不朽精神。为用好用活党史资源,讲好雨花英烈故事,将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深度嵌入“大思政课”体系,并推动其立体化、国际化传播,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台干部学院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本期“论见”选取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刊发,与读者分享。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解放后南京在雨花台建立烈士陵园,目前雨花台烈士陵园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雨花台烈士陵园注重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推动馆校合作,积极服务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革命文化育人价值。
——《把革命文化嵌入融入植入高校思政》朱冰 陈俊峰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旨在力促文博场馆与各级院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现在,文博场馆的教育功能日趋凸显。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进程中,雨花台烈士陵园以雨花台干部学院、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为平台,以全过程、全方位、全成员为方法论指引,贯通式思考、系统性组织纪念馆教育工作,有效提升育人质效。
——《发挥文博场馆育人功能》何妍娇 王珊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对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提升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国际传播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新的要求。
——《探索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国际化传播》王治青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雨花英烈红色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富矿,用文艺作品讲好雨花英烈红色故事、赓续雨花英烈精神血脉,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责任与使命。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用活丰富党史资源的重要指示,创作了大量艺术精湛、贴近群众、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积累了丰富的文艺创作经验。
——《用文艺作品讲好雨花英烈故事》周菲菲
智库
扩大内需是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落脚点,农村物流作为联系城市和农村、线上和线下、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是实现扩大内需的关键环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消费和投资增长,对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农村物流赋能扩大内需,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我省农村物流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促进了农村消费提档升级,推动了农村投资蓬勃发展,但在物流数字技术供需匹配、与农业产业链环节衔接、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补齐农村物流短板 释放城乡消费潜力》姚冠新 陆一轩 孙志贤 徐静(作者单位为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现代物流研究基地、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软科学公开委托研究课题《扩大江苏农村内需路径与政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 | 交汇点新闻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9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