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也要“智改数转” 江苏高校教学数字化改革亮新招

11月18日 11:26

“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不仅看见树木,更能望见森林。”南京邮电大学陈燕俐老师表示。在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她的课程团队获得特等奖。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教育教学,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日前,在常州举行的江苏高校教学数字化案例分享会上,我省十四所高校就紧抓数字化教育发展战略机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享。

虚拟现实结合 数字技术让课堂“更生动”

走进南京邮电大学融创共享教学空间,便置身于沉浸式教学环境。在这间教室,老师们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同步课堂、虚拟仿真实验、360°实景教学、VR教学等一系列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身临其境的互动,解决了以往线上课程师生交互感差的困扰。

教育数字化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担当,是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路径。2022年4月,江苏省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整省试点省份后,省内各个高校的教学数字化建设如火如荼。

今年年初,《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工作的意见》发布,首次制定数字化教学基本规范,率先在全国高校教学领域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指导各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谋划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路径。

“强化数据赋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平台。”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刘青山表示,学校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创新,建成数字化教学、实验实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及质量监管四大类平台,通过学校智慧校园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数据共用、用户共认和管理互通。

“我们还能将工程现场搬进教学空间,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江南大学副校长堵国成在案例分享会上说,江南大学打造的“未来教室”,通过5G网络结合边缘计算,将工业现场接入教室,可以实时控制工业现场。老师在课堂中“运筹帷幄”远程操控,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工业现场工作流程、设备操作、问题解决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提高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师思维。

“一张网”“一朵云” 数智校园更多元

“数字化不是简单提供技术支持,而是引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苏州大学副校长姚建林表示。“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正在建设。“我们明确,学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工作需要,多身份主体参与不同的基层教学组织活动。这有利于开展跨学院、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改革。”

南京医科大学作为省内最早进行“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的高校之一,实施五大教学工程,通过“优质资源建设工程”“新模式学习社区创建工程”制定构建教学“大平台+子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张吉雄表示,在中国矿业大学,智慧教务空间提升了师生们的服务体验。“我们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在线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将智慧教学系统、在线考试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评价系统和教学资源库有效整合,充分实现教学、考试、管理、评价、资源的无缝对接。”

以数据为核心、以师生为中心、以服务为重心。南京邮电大学已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以及教学管理与质量监管平台等四大类平台,通过学校智慧校园系统,联结各数字教学平台,搭建“学生-教师-运行-管理-评测”一体化的数字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张“数字画像”,真正做到教育教学“一条龙”服务。

“未来,我们要不断把教育数字化推向深入,推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型数字化教学设施、先进数字化教学环境和高效数字化教学服务建设。加速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培养复合型高端数字人才,全面推进学校教学数字化创新发展。”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表示。

数字人才培养 不止步于课堂

高校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集聚地。数字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

今年9月,本学期开学首日,南京邮电大学就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主题,举行了全校教师“开学第一课”。在“企业说”环节,邀请与学校深度合作的华为、百度、科大讯飞等行业头部企业讲授先进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将其及时融入教学内容,培养与社会接轨的数字化人才。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正成为职业“入场券”。

“保证数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需紧跟科技前沿,让课程‘难起来’;引入案例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实施多元评价,让学生‘忙起来’。”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心负责人刘蕾蕾教授认为。

刘青山也透露,在南京邮电大学出台的“教学卓越奖”评审办法中,已经向教学数字化倾斜,教师作为第一主持建设完成1项国家级的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或者是虚拟仿真“金课”,在职称晋级时就可以走“绿色通道”。

在创新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建设上,江苏省启动上线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云书院”,来自28所高校的111门研修课程资源首批上线,包含了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竞赛等内容,打造了精品教学资源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教育数字化转型目标不是用技术替代教师,而是通过技术赋能使学与教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以因材施教培育学生的智慧。”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南大学二级教授陈明选提醒,数智化时代虽然技术是重要推动力,但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本真,一定要避免出现“只见技术不见人”的问题。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表示,要加快教育数字化专项。各高校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数字化教育教学新理念,推动多部门联动,形成数字化教育教学合力。


来源 | 交汇点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89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