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齐放歌,唱响梨园梦!三大戏种让戏迷大饱眼福
10月19日晚,一场由河北梆子、楚剧、龙江剧组成的折子戏组台在昆山当代昆剧院轮番上演,向戏迷们展现了三大戏种的独特魅力。
当晚七点半,由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带来的《晚雪》拉开了演出序幕。《晚雪》根据孙德民的话剧《大风从这里刮过》改编,展现了一个平凡女子晚雪坚韧追寻丢失养女的漫长历程。该剧以晚雪、立春夫妻在寻女路上的曲折经历为主线,贯穿了煤窑老板施救、众矿工捐款、晚雪被人拐卖后又被老光棍放回等情节,演绎了晚雪在痛苦的煎熬中迸发出的人性火花,疾呼良知和大爱。“这次的表演我们经过了多次加工打磨,在故事完整性和演员表演上有了很大提高,希望现场观众能够喜欢。”国家一级演员王少华说。现场,跌宕的情节、真挚的情感深深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楚剧《说书劝降》讲述了岳飞帐下参军王佐的故事:在岳家军强攻朱仙镇受阻,面对劲敌陆文龙束手无策之际,王佐以非凡的勇气和胆识挺身而出,断臂诈降,击鼓说书,成功策反本是大宋人的陆文龙,扭转了战局,化解了危机。演出中,王佐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詹春尧将几处念白处理得情绪饱满、张弛有度、强弱得当,把人物塑造得鲜活生动、耐人寻味,令观众沉浸其中。
随后,龙江剧《荒唐宝玉·元妃省亲》上演,该剧讲述的是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姐姐贾元春成妃后首次离宫省亲的故事情节,演绎了贾元春与家人难舍难分、交织复杂的情感关系。“我们在创作构思时另辟蹊径,突出贾宝玉人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荒唐点,将情节展现得大开大阖、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以此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国家一级演员李雪飞介绍,全剧着力塑造出一个不拘礼法、不流世俗、狂放不羁、张扬个性、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黑土地贾宝玉”,充溢着浓浓的黑土化、民俗化的龙江剧风格。
演出在河北梆子《徐策跑城》中落下帷幕,该剧讲述了唐朝徐策养子薛蛟持徐策书信到韩山,搬来薛刚、纪鸾英夫妇等人马,迫使朝廷杀了奸相张天佐之子张泰的故事。演员们默契配合、全情投入,展现出河北梆子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了现场观众的一片掌声。戏迷刘凡带着自己上初二的儿子来到剧场,希望通过原汁原味的戏曲演绎为孩子打开传统文化的大门。“孩子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在学校里也学过昆曲知识,今天专门带他来现场听戏,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刘凡说。
新闻多一点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不仅擅长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如今的河北梆子,在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更加突出其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楚剧
楚剧是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由湖南省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而成,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是湖南、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剧种。
◎龙江剧
龙江剧是中国最年轻的戏曲剧种之一。1958年,在东北三省协作区会议上,周恩来提出要发展东北地方戏曲,于是黑龙江省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把说唱和歌舞演唱的形式逐步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
融媒体记者 | 唐昊
供图 | 周舟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8485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