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10月10日启幕!

10月09日 15:12

一方舞台会九州,一座城市看百戏

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将于10月10日在“百戏之师”昆曲的发源地

昆山再次闪亮登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自2018年开始,发挥昆曲发源地优势,昆山连续多年举办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实现全国348个戏曲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的“大团圆”,构筑起全国戏曲剧种院团大汇聚、大展示、大交流的宽广舞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如约而至。本届盛典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安排开闭幕式、全国戏曲演员会演(生行、旦行)、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优秀剧目邀请展演、“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等四大主体活动,以及“看百戏、游江苏”戏曲之旅、昆曲故里嘉年华、戏曲百戏博物馆主题展、戏曲对话、线上展播等五项延伸活动。


锣鼓声声响,好戏将开场!



百戏佳宴 再现经典魅力


自2018年开始,百戏盛典已成功举办数届,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的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成果由文献数字转化为舞台呈现,完成了全国现存剧种代表性作品的巡礼展示,全国348个剧种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实现“大团圆”,对戏曲剧种建设、人才培养和戏曲可持续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百戏盛典被专家誉为中国戏曲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必将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4年盛典,唤起了更多人保护戏曲、传承戏曲的意识。每年百戏盛典的举办,都会在戏曲界掀起一股看戏、聊戏、研讨戏、关注戏的热潮,不仅收获了大批戏曲观众,还实现了一场全民戏曲的普及。一位观众曾感言:“第一次认认真真在现场看豫剧,我哭了,边上众人抹泪,原来老家戏曲这么有深意、有艺术性。”


百戏盛典举办4年来,现场观看人数达12万人次,累计线上观演超2.1亿人次。百余位戏曲专家分14批观摩百戏盛典,发文120余篇约30万字。2022年,“新三年,新百戏”计划开启,全国戏曲剧种院团大汇聚、大展示、大交流的舞台不断延伸拓展。昆山还举办了超100场特色戏曲文旅延伸活动,接收到各参演单位捐赠的代表性藏品4411余件(套),百戏盛典影响盛况空前。


为让更多戏迷领略到百戏风采,本届盛典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演出6台大戏、20台折子戏组台。会演和特邀展演剧目中,既有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川剧《死水微澜》、楚剧《茶廉道》等现代戏,也有昆剧《牡丹亭·拾画》、豫剧《义烈女》、汉剧《亡蜀鉴》、京剧《宝莲灯》、秦腔《锁麟囊》等经典传统戏。经典传统剧目和优秀新创剧目交相辉映、题材多元,呈现出中国戏曲的丰厚底蕴和创新活力,将为观众奉上精彩纷呈的百戏佳宴。


戏曲传承 彰显文化担当


昆山是一把精美的折扇,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戏曲的高雅与地区的繁荣让这面折扇左右生风。作为“百戏之师”昆曲的发源地,艺术光辉已在昆山土地上绵延灿烂六百年。如今,百戏盛典俨然成为昆山熠熠生辉的一张文化新名片。

▲戏曲百戏博物馆


从黄土高原“踩着高跷”走来的寿阳竹马戏,越过青藏高原皑皑雪山的西藏夏尔巴玛尼戏,第一次走出山西的太原秧歌……2018年至2022年,前所未有的全国剧种大展演“横空出世”,百戏盛典成为有史以来国内所有戏曲剧种集中交流演出、活态展现的首创之举。


保护一个地方剧种,就是保护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百戏盛典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对戏曲艺术重视程度的提升。不少地区组织专家对基层文艺院团进行业务指导,并出台了支持剧种创新发展的扶持激励政策。卫调花鼓戏、蓝关戏、徽剧、白剧等古老剧种通过百戏盛典亮相出彩,门巴戏、丹剧、睦剧等一些濒危剧种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19年10月,昆山还注资1000万元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对全国各地稀有剧种、濒危剧种进行扶持。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为选拔培育新时代戏曲表演领军人才,推动戏曲事业高质量发展,从2023年起,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期间分行当举办全国戏曲演员会演,今年将首先举办生行、旦行会演。通过选拔确定了生行、旦行各20位优秀演员参演,从中推举出表现突出的演员,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旦行)领军人才”称号。


盛典期间,还将从2021至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名单中特邀6人,领衔主演6台剧目,展现近年来优秀中青年表演艺术人才的风采。此外,还将继续举办“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组织71个“天下第一团”主要演员来昆山参加培训,通过现场教学和展演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戏曲技艺传授、理论教学等工作,实现“一个都不少”、为全国121个“天下第一团”培养“台柱子”演员的目的。

▲“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


融合创新 探索“戏曲+”模式


10月10日至10月31日盛典举办期间,名家专场演出、全国戏曲演员会演、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优秀剧目邀请展演等精彩演出都将在昆山的舞台上与广大戏迷见面。本届盛典还将创新数字传播渠道,利用“百戏+”模式,搭建百戏盛典“云端剧场”矩阵,在全省数字电视直播6场特邀展演大戏,在超过20个省级数字电视上线百戏盛典各项演出,并联动国家、省、市公共文化云及直播中国、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和全市艺术云剧场开展系列演播,打造集移动端、大屏端、电视端于一体的线上展播矩阵。


昆山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好用好艺术云剧场,推动昆山昆剧纳入全国首批数字标准化样板戏摄制计划,加快全国舞台艺术数字标准化制播平台落户昆山,探索昆曲元宇宙创新场景,为昆山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让更多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台上百戏争鸣,台下活动同样颇具亮点。本届盛典安排了戏曲百戏博物馆开馆、“看百戏、游江苏”戏曲之旅、昆曲故里嘉年华等活动,联合扬剧、淮剧、锡剧、丹剧、童子戏、江苏梆子等优秀剧种,策划10条赏戏、观景文旅线路。“我们将通过形式多样的延伸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通过百戏盛典这个平台,推出更多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为昆山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市文体广旅局副局长巫继东说。

梨园盛典,精彩纷呈。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即将精彩启幕,中国戏曲艺术正站在百戏的舞台上,大步走向繁荣发展的春天。

融媒体记者 | 张 欢 阮欣悦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8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