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奏响长三角“绿色协奏曲”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长三角山水相连,河湖相通,做好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十分重要。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昆山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聚焦“生态绿色”发展关键词,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打破行政藩篱、创新协同治理等方式,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联合整治一条河
一池碧水润泽两岸百姓
共同监测一片天
清新空气沁人心脾
协同打造绿色产业链
走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
如今的昆山,正以更精准举措推动绿色发展、以压倒性态势狠抓污染防治、以系统化思维健全环保机制,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坚持源头控制、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协同并进,一个更高颜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昆山呼之欲出。
制度先行 共筑绿色屏障
头顶同一片蓝天,共饮同一江碧水。环境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决定了生态同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早在2018年,昆山便与嘉定、太仓签署了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议,明确把三地边界垂直距离500米范围作为“联防联治区”,通过建立联防联控环境共治合作机制,突破行政区域局限,合力推进环境共防、共治、共保。此后,三地还签署了《嘉昆太三地共建“双碳”工作联动机制合作协议》,聚焦“减污降碳”总要求,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背后,是各地职能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具体体现,这是发展背后的‘一体化’。”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五年来,三地不断健全跨界河道治理联动机制,共同开展河湖沿线工业污染治理、河湖清淤等;建立了固体废物非法转移联动执法查处及监管合作机制;加快提升区域生态能级,形成了昆山城隍潭生态园、太仓新浏河风光带等重点生态功能片区。
▲昆山城隍潭生态园项目效果图
一项项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一步步打破行政壁垒、携手共保的绿色故事正在长三角不断上演。如今,昆山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加快推进“生态+”和“+生态”发展模式,在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联防联治 同守一江清水
一条大河波浪宽,两岸风光别样美。源出太湖东岸瓜泾口的吴淞江,从苏州出发,途经昆山,一路奔逸东流,进入上海,汇入黄浦江。她不仅是江苏与上海密切联系的纽带,更是沿线地区交流合作的见证。
今年5月,由吴淞江流域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千灯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及吴淞江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3个项目组成的昆山市城镇污水处理提升工程获评2021—2022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成为全市首个“大禹奖”。
▲吴淞江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作为市重点实事工程之一,城镇污水处理提升工程不仅补齐了昆山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助力昆山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00万吨以上,更是昆山持续推进长三角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印发实施《昆山市国省市考断面水质常态化保障方案》,全面保障考核断面稳定达标;以10个国省考断面为核心,排定实施支流整治工程、面源污染治理、水利工程等10大类78项整治工程;联合青浦区生态环境局签订《昆青两地水环境联保共治合作协议》,常态化开展淀山湖水环境联保共治活动,强化水污染跨界联治;与相城区、工业园区共同发布《阳澄湖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行动方案》,持续提升阳澄湖生态环境质量。
与“水的一体”相适配的,是“人的一体”。近年来,一批来自长三角的干部走出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巡河不再分彼此,不再分岸线,而是共同负责。“共同巡河,一起采水,分头检测。目的只有一个,守好绿水青山。”市水务局河湖长制管理科科长焦健说。
守护蓝天 共享清新空气
在我市第二中学空气自动监测站,海量监测数据正在表盘上不停跳跃,这些数据在记录后被实时传送到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平台。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0.3%,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PM2.5浓度26.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4%;臭氧浓度1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
昆山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大气污染治理同样卓有成效。为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昆山每年都会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防治等各类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并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重点行业提标改造、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全过程控制,严厉整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政府统领、企业治理、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新机制。
昆山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化跨界区域合作机制,先后与嘉定、太仓签署《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针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交界地区大气污染现状,三地多次开展联合监测和执法行动,实行定期会商制度,共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动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共建“双碳”工作联动机制合作协议,聚焦“减污降碳”总要求,共推示范创建、共促减污降碳、共强治理能力,促进三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动真格、硬碰硬,铁腕治污
“美丽昆山”图景不断焕新
仰首观蓝天,俯身掬碧水
良好的生态环境
已成为鹿城百姓
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80523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