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部分“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风采:筑梦育人 桃李天下
教师,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在昆山309所学校里,活跃着2.3万余名教师。一直以来,他们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全面助推昆山教育高质量发展;他们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市表彰了一批“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本报选取其中几位,一起来品读他们身上的大美。
“最美教师”黄浩栩
让农村孩子插上音乐翅膀
【个人名片】
黄浩栩,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于石浦中心小学校担任音乐教学工作,任德育处副主任一职,教龄11年。曾获昆山市优秀班主任、昆山市学术带头人、昆山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
扎根乡村教育,致力美育事业,让每个农村孩子都插上音乐的翅膀,一直是黄浩栩的教育理想。怀揣着朴实的教育初心,黄浩栩在乡村教育一线耕耘11年,将“学艺”和“育人”融入日常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用歌声唱出一名平凡乡村音乐教师的大爱情怀。
每周十多节音乐课,还牵头学校民乐合奏、合唱、朗诵、鼓号队等多项艺术训练工作,并兼顾学校德育工作……黄浩栩的工作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凭借着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黄浩栩用不懈努力为石浦中心小学校的孩子们打开了不一样的艺术之门。
“相比2012年我刚入职的时候,现在一切都走上了正轨。”黄浩栩说,当时由于艺术资源较紧缺,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软件环境,学校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孩子们也不认识五线谱,需要他一一誊写成简谱才能开展教学和节目排练。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潜心工作,黄浩栩一点点改善学校音乐教育环境,激发学生们音乐兴趣,发展其音乐技能,提高其音乐素养。
为了让乡村艺术教育有特色、有成效,2016年,黄浩栩组建了昆山市首支校级手风琴乐团——西园琴社,将手风琴课程与校本课程融合,制定特色课程方案,倡导“基于手风琴音乐教学”,扎根乡村教育开设“灵动、有趣”的音乐特色课堂。为了让更多孩子接触手风琴,他通过社团,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每周2次的社团活动雷打不动,寒暑假也不例外。如今,西园琴社不断成熟,成为学校骄人的课程品牌特色。
作为学校的艺术类总辅导员和音乐美术教研组组长,黄浩栩还组建并负责学校民乐社团、合唱社团、舞蹈社团、手风琴社团、艺术工作坊、书画社团等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学生艺术活动连续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多年扎根乡村一线,让黄浩栩对石浦中心小学校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先后两次放弃调入城区学校的机会,心无旁骛地扎根乡村,潜心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将市区的房子置换到石浦,并动员爱人也到石浦工作,全心全意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希望通过我小小的努力,让乡村的孩子能接受优质的艺术教育,让音乐伴随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黄浩栩说。
“最美班主任”徐定林
教龄31年,班主任也当了31年
【个人名片】
徐定林,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于城北中学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兼任年级组长。教龄31年,连续担任班主任31年,教学成绩优异,班主任工作突出。曾获昆山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昆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昆山市优秀班主任、昆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自踏上三尺讲台,徐定林连续31年担任班主任,数不清的发黄笔记本,述说着他赤诚耕耘、培育娇艳花朵的漫漫教育路。从“小徐”老师到“老徐”同志,称谓的变化道出了他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与沉淀,刻画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坚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正是这份教育初心,让徐定林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把平凡工作做到出彩。
初入职场,徐定林饱含对知识、对教学本领增长的渴望,不断提高数学专业素养,认真钻研教材习题,经常旁听师父的课学习经验,对于不懂的知识点虔诚请教。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他还会课前反复研究一题多解思路,预设学生的各种疑问,备课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号承载着他严谨的教学态度。
徐定林深信“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根,不在根上破题,学校教育再用力,也可能是舍本逐末的徒劳。作为班主任,他知道,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相互支持、合力育人,才能形成积极的教育影响力并作用于学生。因此,在平时工作中,他都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共情点,强化与家长有效沟通。
每带一届学生,徐定林都会深入家庭,访遍每位孩子,制作一套班级孩子的详细档案。“通过家访,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孩子、每个家庭,能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徐定林说,依托学校“家长宣讲团”,他因地制宜挖掘班级家长资源,邀请家长进班宣讲,在拉近孩子与父母距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家校合作。一次次家访、一本本档案,徐定林也成了家长眼中的“贴心人”。
31年的班主任经历,徐定林带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尽管每届都有“刺头”学生,可一段时间过后,都会被他成功“拿下”。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共识:别看老徐个头小,可储存着大能量。而大能量的背后,其实源自一名教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满满的爱。他也成了学生心中那个“最可爱的人”。
“最美教师”季敏
教育是一颗心换一颗心
【个人名片】
季敏,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于柏庐高级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任德育处副主任一职,教龄22年。曾获昆山市优秀班主任、昆山市学术带头人、昆山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
在柏高,师生们一致认为,季敏身上有一种会让人从紧绷情绪里舒一口气的“魔力”,让人心安。他们说她:虽然自带强大气场,但又让人不自觉想亲近。
“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我会帮你的。”这是柏高德育处副主任季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校年轻的班主任总喜欢围着这位大姐姐,请她指导如何解决班里的烦事、难事,指导如何提升课题申请、理论学习、内容修改等德育工作能力。很多老师说:“能遇到这样的前辈真是太幸运了。”
从春风夏雨到秋霜冬雪,从黎明晨曦到寂静深夜,无论何时何地,在柏高的校园里,季敏始终陪伴着学生们成长,用爱与温暖给予他们力量。
早晚自习、上操考勤、劳动卫生、晨午体检、宿舍作息……从事教育事业22年,季敏深知学生自律的养成都在细水长流的点滴里,因此她以身为范,以行育人,她经常早早来到学校,遇到值班,晚上她都要检查完一体机、电灯、风扇、宿舍,才安心离开。“风里雨里,季敏等你”成为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温暖话语。
“最好的德育,是人的成长,是心的传承。”在德育工作中,季敏善于换位思考,以真情换真心,每每有学生遇到成长“阵痛”时,她都会亦师亦友帮助其排解情绪、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季敏还积极组织开设各类讲座及各种趣思结合的心理赋能活动,如网络心理讲座、线上系列班会课读书节系列活动,以及“链接加速”“能量传递”“‘兔’飞猛进”“人椅成圈”“同心圆与突围”“鼓圈解压”“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创意活动,全面促进学生心理成长,调节学生情绪,帮助其改善认知、缓解压力。在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她还善于共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长,将心比心地组织“家长学校”、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帮助学生家庭和孩子家长一起和睦成长。
“心安、心暖、心敬”是季敏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给人的贴切感受;“专业、敬业、乐业”是季敏对教育工作的初心与敬畏。季敏说,教育是一颗心换一颗心,一分真换一寸情。她将永葆教育初心,做好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幸福点灯人。
“最美班主任”李樱珺
说话的语调就像在讲故事
【个人名片】
李樱珺,幼儿园一级教师,现于红峰幼儿园工作,任教研组组长。2014年入职以来,连续10年担任班主任,热情、聪颖的她也深受孩子及家长喜爱。曾获苏州市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坛新秀“双十佳”、苏州市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苏州市玩教具评比一等奖等荣誉。
“我要回家”“我想妈妈了”……9月开学,红峰幼儿园又迎来一批新生。午睡期间,小(2)班教室里传来少许孩子的哭声,班主任李樱珺一手抱着个孩子,一手轻拍另一个孩子,柔声哄娃们安静下来。
这是李樱珺成为幼儿教师的第10年,也是当班主任的第10年。根据她的经验,孩子们在入园阶段哭闹是过程性的,大约持续一周。“小朋友们第一次脱离家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需要我们从心理上去理解关爱。”李樱珺说话时总带着微笑,语调抑扬顿挫,像讲故事,她告诉记者,时时换位思考就是她“好脾气”的来源。
李樱珺尊重孩子个体差异,耐心地给予每一个孩子支持,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学习、尝试、探索。在游戏活动中,她不断观察、支持、鼓励孩子,以平等的姿态陪伴孩子、以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用十足的耐心了解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倾听儿童的过程中,李樱珺珍惜孩子们每一个瞬间的表达,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分析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情并积极回应。如在角色游戏中倾听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运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在户外游戏“叠轮胎”中,引导孩子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班主任,李樱珺积极向家庭传递和普及对家园共育下“亲子课程”的科学认识和理解,利用昆山本地特色文化、社区和家长资源等,开展丰富的亲子系列活动。如在“家园阅读节”中,她鼓励家长参与“最美书房”“故事妈妈进课堂”等活动;国庆节时,她会组织“红星闪闪”亲子军事体验活动;寒暑假期间,定期向家长推送适合孩子的亲子游戏、手工制作等活动,吸引家长与孩子共同活动,并对家长和孩子上传的亲子活动照片、视频给予积极的回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樱珺把与孩子的点滴撰写成游戏案例《小镜头 大世界》,并获江苏省幼儿教育案例二等奖;与孩子们共同游戏的视频《聚焦资源 关注生活》获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一等奖。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供图 | 丁燕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7847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