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排头兵 昆山新实践】昆山:让城市闪耀文化之光

08月26日 15:37

报告链接

聚力以文润城,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推陈出新打造历史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的生动样本,用心用情绘就传统文脉与城市精神交相辉映的大美画卷,再现“玉山雅集”时代盛景。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探索构建融媒事业和传媒产业“双轮驱动”格局,率先落地更多“数字+”应用场景,引育一批文化头部企业,加快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成绩展示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基础、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动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昆山奥体中心顺利通过验收,出台《昆山市昆曲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持续擦亮昆曲文化“金名片”,打响“顾炎武+”文化品牌。成功举办淀山湖(昆山)国际露营节、微博电影之夜、“长三角”龙舟邀请赛等文体活动。成立“昆山丁善德合唱团”。留晖公园建成投用,大西门商业街开街运营,周庄数字梦工厂启动运营。计家墩理想村获评省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产品、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今年2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全国县级融媒首个3D超写实AI数字人主播“昆小融”,并不断拓展数字传播技术应用新场景。开展文艺惠民服务,进一步发挥文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


目标举措


“千灯镇有着2500多年历史,拥有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和中国传统古村落歇马桥村等特色载体,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副市长、千灯镇党委书记秦微晰表示,下一步,千灯镇将立足自身文化底蕴和文旅特色,全力推动乡村文旅繁荣发展。一是打造和美乡村。加快农房翻建和配套建设,力争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镇农房翻建工作。推动歇马桥村争创全国文明村、吴桥村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陶桥村小圩自然村、前进村北三家村自然村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二是提升农业质效。依托17平方公里国家级农业示范区,重点打造“一粒米、一颗菜、一朵花、一类果”四个品牌,加快构建以粮食产业为基础,现代种业、园艺产业、都市休闲农业为主导的“1+3”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态。三是展现文旅特色。按照“一核、一村、一区”旅游发展目标,强化文旅龙头项目招引。发挥“千灯·秀”游客吸引作用,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百盛人家餐饮、姑苏小院精品酒店等高端文旅业态,持续建强顾炎武公园、顾炎武故居等文化载体,精心办好秦峰曲会、新年祈福等系列活动,着力擦亮“顾炎武”“昆曲”两张文化“金名片”,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千灯镇歇马桥村


“周庄作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牵头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周庄镇党委书记朱天舒表示,周庄镇将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把古戏台打造成昆曲与昆石鉴赏相融的文化场景空间,助推江南文创和苏式生活街区消费业态的提档升级,让非遗文化融入游人的水乡生活;同时,打造集“数字影视+现代文旅+元宇宙”于一体的元宇宙产业园,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并全面改版《四季周庄》实景演出,打造数字沉浸式演艺项目,吸引更多高端游客和年轻游客,努力把周庄镇打造成江南文化样板区。

▲《四季周庄》


“我们牢牢把握媒体党性原则,主动服务中心大局,自觉恪守人民情怀,坚定不移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党委书记、主任左宝昌表示,下一步,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快探索构建融媒事业和传媒产业“双轮驱动”的新格局,一方面聚焦主责主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加快建设主流声音洪亮、传播渠道多样、融合个性鲜明、管理科学规范的县级融媒体样板;另一方面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善于运用产业思维,加快布局数字传媒产业新赛道,率先落地更多“媒体 +”数字应用场景,加快建设生态型数字传媒集团。

▲昆山市融媒体中心


市文体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苏培兰表示,下一步,市文体广旅局将紧紧围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一是以文润城,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推进昆山奥体中心、昆山(中国)戏曲博物馆在年内开馆运营,实施“昆山丁善德音乐文化传承计划”,举办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等品牌活动。二是以文铸魂,持续擦亮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好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优势,以建设全国昆曲文化高地为目标,深入推进昆曲传承和弘扬工作,落实昆曲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6大工程18项重点任务,打造“江南韵”的现代水乡典范。三是以文赋能,持续发展激发文旅产业潜能,加快推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发展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三项行动计划,积极创建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布局文旅元宇宙新赛道。

▲昆山(中国)戏曲博物馆


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昆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冯惠清表示,市文联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夯实文艺繁荣发展根基,一方面不断加强文艺品牌建设,通过精心培育和打造,形成在昆台商家属书画展、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成员馆藏作品展览、“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等文艺品牌,彰显昆山文化魅力内涵;另一方面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举办文艺骨干读书班、文艺大讲堂,实施名师带徒计划,积蓄文艺发展动能,目前全市各文艺门类国家级、省级会员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围绕推进精品创作,印发指导意见,启动各类文艺采风活动,文艺佳作竞相涌现,近年来取得山花奖、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围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并优化文艺惠民服务,进一步发挥文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下一步,市文联将继续引导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立足时代,用好顾炎武、昆曲、玉山雅集等各类本土文化资源,用文艺的方式讲好昆山故事,走好新时代“昆山之路”,不断推动昆山文化繁荣发展。

▲昆曲《牡丹亭》


采访手记


江南片玉,灵秀昆山。昆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恬静悠然的小桥流水静静地诉说着经久流传的故事。循着周庄、锦溪、千灯古镇的老街,在夕阳中悠然踱步,耳边时不时传来婉转悠扬的水磨腔,饱含典雅神韵。漫步亭林园,顾炎武雕像屹然挺立,向世人书写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文化是昆山的灵魂,蕴藏着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在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玉山书房打造成集阅读学习、文化交流、文艺展示、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新生活空间。在昆山当代昆剧院,传统昆剧再度上演,座无虚席。这让我们看到昆山人对传统文化的渴望。


昆山是一把精美的折扇,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区的繁荣赋予了这把折扇不仅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还有新时代“昆山之路”的创新,以优秀文化凝聚新时代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打造“江南文化”强磁场,让文化事业更有活力、文化产业更有动力、文旅品牌更有影响力,汇聚昆山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7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