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看乡村振兴】徐佳程:村里大小事都是心头事
人物名片:
徐佳程,昆山交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干事,2021年11月担任锦溪镇阮家浜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入农家、进田间、察民情、问民意,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得到村民认可。
挂职感悟: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我愿意以满腔热忱为笔,以奋斗汗水为墨,奉献乡村、扎根乡村,带领村民务实实干,绘出阮家浜村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走进位于锦溪镇东郊的阮家浜村,绿树四合,田园纵横,一河两岸,静美悠然。
“这桥、这路,都是徐书记来了以后重修的,原来破损严重,现在路平坦了,连周边风景都更好看了。”听说要采访徐佳程,村民一边引路一边介绍,“在我们阮家浜村,大家都知道徐书记,他爱在村里到处转转看看,很少有人不认识他。”
阮家浜村区域总面积1平方千米,下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253户903人,流动人口8000余人。村民经济收入以企业打工、房屋出租、自主创业等为主。到阮家浜村驻村前,徐佳程已经提前对村情概况进行了了解。“书面上的介绍是不够的,总要一户户走访,和村民见上一见、聊上一聊,才算是真正了解村情。”徐佳程说,他始终坚信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沉下身子才能干出实事,任何工作都是如此。
带着这样的工作思路,一到阮家浜村,徐佳程就开始走访调研,一家一户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很快,他对全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何开展工作也有了方向和目标。
走访过程中,村民说的最多的是道路问题。村东侧河岸桥梁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不仅严重影响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
“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道路虽小,但它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困难,这难道不是头等大事吗?”与村“两委”班子研究,修路修桥事宜提上了日程。徐佳程与交发集团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对接,得到大力支持后,又积极与工程项目负责人沟通,在保质保量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在梅雨季节来临前完成道路改造与桥梁修缮加固。在多方努力下,原本两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工程提前了大半工期。
随后,在徐佳程的推动下,村里完善“一河两岸、四座新桥”规划,主干道硬化拓宽,便民桥加固修缮,驳岸、绿化、河滩、路灯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造提升,路畅道宽。村民的烦心事儿解决了,徐佳程忙碌的脚步却不曾停止。
村里的大小事,都是徐佳程的心头事。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对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为让村民真正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形成良好习惯,徐佳程与同事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村里修建起垃圾分类场所,实行垃圾分类“一户两桶”,并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定时定点指导村民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利用宣传栏、入户宣传等形式搭建宣传平台,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相关内容,营造人人讲环保、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显著提高,村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当我走在村子里,村民都会主动与我打招呼,我的脚步都不由自主地轻盈起来。但我心里的担子也更重了,因为我知道,道路通畅、环境整洁还远远不够。我将继续植根于农村的广阔天地,为阮家浜村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徐佳程说。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吴月芊(实习)
供图 | 段晓芳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7175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