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对接融入长三角:画好长三角民生幸福“同心圆”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速释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民生红利。
11月12日,2020昆山融入上海合作发展推介会在沪举行。与往年不同,今年推介会除签约揭牌一批对接上海高端资源要素项目外,还发布了一批社会民生领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成果,如锦淀周一体化研究成果、农贸市场数字化升级改造、度假酒店项目落户等,生动反映了昆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趋深耕细作。
近年来,昆山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率先打通“断头路”、编织“一张网”、共用“一张卡”等,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了越来越多的“长板”,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试验田”既“长骨头”又“长肉”,让对接融入的成果惠及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
打通“断头路” 实现路路通
昆山周庄镇与上海青浦金泽镇、吴江江泽社区,虽然是一衣带水,但过去很多年,却因道路不畅只能隔水相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这样的水乡生活渐渐改变,从“相望”走到了“相融”。
2019年11月,在沪昆两地共同努力下,周庄镇连接青浦区金泽镇的东垞港桥顺利通行,被界河阻隔的两岸百姓实现了“同城化”。今年6月,周庄镇连接吴江江泽社区的小木桥路顺利通车,极大方便了两地百姓出行。“在打通小木桥路前,驾驶汽车往来两地,需要绕行两座大桥,费时又费力。小木桥路打通后,开车从苏州吴江到周庄古镇,仅需5分钟,省时又方便。”当地居民称赞道。
类似的“断头路”贯通项目不在少数。2018年10月,昆山锦淀公路对接上海崧泽大道建成通车,成为首个实现通车的长三角一体化“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在昆山境内,与上海规划对接的主要道路有17条,目前已连通7条。与此同时,沪昆两地还在加快推进曙光路与复兴路、锦商公路与金商公路对接,其中曙光路对接复兴路工程预计今年底完成。此次推介会上,沿沪大道对接胜利路工程签约,将建设一座跨吴淞江大桥,连接昆山与上海青浦,交通互联互通全面提速。
打通了“断头路”“肠梗阻”,也打破了“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营造出互融发展的新局面。昆山与毗邻地区实现道路畅通后,还在道路养护、公路管理、联合执法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合作,使得“一体化”这篇大文章越做越精彩。
编织“一张网” 合成一条心
在花桥、安亭、白鹤三地之间,有一条服务热线越来越“热”。签署《“安亭-花桥-白鹤”城镇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三地积极共建边界交叉区域12345平台民生诉求联合处办机制,通过服务热线破解区域共性问题,形成区域合作共治,推动长三角“12345”政务热线服务咨询和投诉一体化。
一条热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编织出共建共治“一张网”。“过去,三地在管理上‘各扫门前雪’,现在渐渐从‘三不管’变成了‘三得利’。”花桥经济开发区机关党委书记、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平介绍,安亭、花桥和白鹤作为江浙沪发展轴上的关键节点,三方不仅成立了共建领导小组,还设立了联席委员会和共建办公室,积极推动三地党群阵地共育、城市生态共建、产业发展共兴、社会发展共治,实现深度融合。
昆山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毗邻地区形成共建共治“一张网”,“网罗”了社会治理多个方面。沪昆两地道路交通部门建立执法合作机制,围绕公路超载、重点车辆专项检查、营运车辆监管、固废水上非法转运等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并创新建立沪苏昆交通一体化联合执法站。城管部门建立跨省联动执法机制,围绕交界区域流动设摊、违法建设等问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整治执法。环保部门与嘉定、青浦签订污染防治合作协议,设定“联防联治区”,围绕垃圾项目建设、固废管理、“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等开展联合行动。水利部门参与编制《淀山湖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共同实施吴淞江整治、环淀山湖防汛通道连接等一批重大工程。信用部门与嘉定等毗邻地区建立跨区域信用建设合作机制,推进信用“黑名单”与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共享,实现“一地失信,多地受限”。行政审批部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目标,在市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专窗,首批上线30个企业服务事项和21个个人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跨区域“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
共用“一张卡” 刷出幸福感
“一年无限次、畅游长三角”“一张卡涵盖这么多景点,超值”……最近,朋友圈里关于“惠民休闲年卡”的消息不胫而走。记者从苏州市民卡昆山服务中心了解到,这张卡涵盖了长三角区域100多个景点,而购买费用仅需两三百元。
近年来,昆山抢抓“家门口”的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推动与毗邻区域在旅游、医疗、交通等领域共用“一张卡”,深度推进一体化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昆山旅游度假区发起成立长三角旅游产业(昆山)合作联盟,吸纳包括华侨城集团、携程集团等20余家企业成为联盟会员,推动阿里文娱、复兴旅文集团、上海国泰君安等知名旅游企业赴昆山考察投资。目前,阿里影视基地等多个项目已落户或在洽谈中。在卫生健康服务领域,昆山依托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顶级师资合作办学经验,积极培养昆山市学科带头人、卫生管理人才;与30余家上海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深化心血管、消化、肿瘤、血液、泌尿等专科发展;4家医院与上海三甲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建立患者便捷就医模式;昆山市一院、昆山市中医医院上海-昆山高级专家诊疗中心正式开诊,平均每月门诊接待400余人次。在公共交通领域,形成长三角轨交通勤、公交出行、异地乘车三个“同城化”。其中,上海轨交11号线昆山段3站累计运送沪昆两地居民超1.2亿人次;开通对接上海、太仓、常熟等地的11条毗邻公交线路,累计投入70辆车,日均客流约9000人次。作为全国第一个与上海实现交通卡互联互通的城市、江苏省唯一获得交通部密钥的县级市,昆山发行的双密钥互联互通卡已覆盖长三角所有城市,实现“一卡畅行长三角”。其中,昆山卡异地交易量累计达390万笔,异地卡在昆交易量累计达3480万笔。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昆山将全力画好长三角民生幸福“同心圆”,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中展现“昆山担当”,贡献“昆山力量”。
融媒体记者 | 李传玉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7172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