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苏老板”】之了不起的“他”:靠450元起家,让香塘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07月24日 14:57


7月21日是“苏州企业家日”,在当天发布的“2023苏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上,太仓的香塘集团荣登第31位。消息传来,香塘集团创始人顾建平站在办公室里临窗远眺,看到的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街景,想到的却是创业的峥嵘岁月。


▲右一为顾建平



1976年4月3日,是顾建平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在香塘大队担任会计的他接手了大队的预制构件厂,正式步入与工业打交道的征途。


由于没有经验,加之香塘大队位置偏僻、信息闭塞,顾建平在创业初期并不顺利。预制构件厂经营几年后没有产生效益,他又转身创办了绣花厂,由于经营不善,绣花厂也失败了。



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顾建平气馁,反而越挫越勇。1983年的一天,他用450元从上海购买了3台快要报废的工业缝纫机和一台下料机,再次办起了香塘制鞋厂。


鞋子生产出来了,没销路怎么办?顾建平便骑自行车跑遍了上海的鞋贸批发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鞋厂第一年在上海就卖出30万双拖鞋,第二年打入全国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外贸风生水起,顾建平抓住机会,一举将产品推向日本、韩国等市场。到2000年年底,香塘工艺鞋年产能已达4000万双,95%以上出口。香塘制鞋厂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办小厂,一举成为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占日本工艺鞋市场份额三分之一的“拖鞋王国”。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当鞋厂鼎盛期年盈利3000万元时,顾建平意识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旦过了红利期,越往后发展越艰难,唯有转型才能更好地发展。


1994年,顾建平抢抓发展机遇,在香塘制鞋厂的基础上组建起了香塘集团,开始在化纤等领域发展。



为了稳妥起见,顾建平选择与沙溪的金辉化纤有限公司合作,双方共同成立了振辉化纤有限公司。振辉化纤于2005年投产,并于2006年开启了二期工程。虽然振辉化纤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创,最多一个月亏损了3000万元,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得力,市场转好,仅2010年振辉化纤就赚了2亿元。



在制造业中尝到“甜头”的顾建平并未止步于此,很快,他又将“触角”伸向了现代服务业。近年来,香塘集团积极拓展以金融地产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资本产业,加快集团实体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


2002年,香塘集团通过与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合作,组建了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报慢,当时不被看好。但顾建平认为,生物医药是国家大力支持倡导的前沿高科技产业,纵然投资不会立竿见影,但它的前景值得期许。



如果说从拖鞋到化纤再到现代服务业,香塘集团的转型发展经历了“两连跳”,那么凭借着“永远快人一步”这种开拓精神,顾建平则在进军生物医药产业中实现了完美的“三级跳”。


十年磨一剑。2011年,舒泰神成功上市,为香塘集团带来丰厚回报。同年,香塘集团参股25%的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沙溪开业。2017年,昭衍新药成功上市,香塘集团再下一城。



如今的香塘集团,已经从当初的一株幼苗,成长为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不仅根深茎粗,而且枝繁叶茂,产业的触角延伸到生物医药、地产置业、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


年近8旬的顾建平,虽然不再负责集团的管理工作,但他每天仍然会到办公室里坐一坐,了解一下集团运作情况,看看财务报表,给董事会出出主意。



顾建平表示,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转型与创新,今后,香塘集团还将在创新转型路上阔步前行,为地方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 太仓融媒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7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