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顾炎武“思想火种”生生不息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今年7月15日
是昆山先贤顾炎武
诞辰410周年
也是第六个
“昆山市顾炎武日”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和爱国学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体现了为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数百年来,为国人所敬仰崇拜。
近年来
昆山高度重视顾炎武思想研究传承工作,通过设立顾炎武研究会、顾炎武纪念日,开设“日知学堂”,修缮顾炎武故居,创作顾炎武相关文艺作品等方式,广泛开展追寻“亭林”足迹活动,不断挖掘顾炎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深挖传统文化精髓
在亭林园顾炎武纪念馆旁有一间堆满书籍的屋子,作为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会长,已经退休的陈建林经常在这里忙碌。搜集资料、校对古籍、编辑图书、开发微课……七年多来,陈建林与研究会其他成员孜孜不倦研究顾炎武思想传承弘扬工作,步履不停。
“任何对时代产生影响的思想,都具有一定普遍性、真理性的内容。”陈建林认为,顾炎武思想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它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治学之道,在当今社会仍有蓬勃生命力。在陈建林眼里,传承和弘扬好顾炎武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对我市推动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焕发江南文化新的生命力,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传统文化应当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内生文化动力,让每个人都能了解学习顾炎武,正是我们仍在研究推崇顾炎武的原因。”陈建林说,秉持文化传承和现代创新有机统一的思路,昆山高度重视顾炎武精神挖掘与弘扬工作,不断丰富和拓展纪念日活动形式与内容,使其更好地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新时代社会相融合。
据陈建林介绍,早在1991年,昆山就建立了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研读顾炎武著作,宣传顾炎武事迹,研究顾炎武思想,弘扬顾炎武精神。先后建立市一中、千灯镇、富士康集团、亭林街道办事处、泾河村等五个分会,共有会员200余人。研究会通过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对顾炎武在哲学、史学、道德伦理、经济政治、宗教、音韵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学术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多年来,昆山持续做好《顾炎武研究》等刊物和书籍出版工作。2022年,在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统筹及昆山文化领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顾炎武系列丛书正式出版,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现了顾炎武的生平、学术思想和精神。这些成果,均是由这群平均年龄68岁的研究会成员一点点“攒”出来的。
涵养现代城市文明
今年4月,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三贤”文化馆开馆,以此为载体,学校将“三贤”文化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品牌,打造苏州市“三贤”文化课程基地。在昆山,“亭林文化”已成为广大学子的必修课。
为更好弘扬顾炎武精神,2021年,昆山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单位设立“日知学堂”,作为学习宣传顾炎武思想的基地。两年多来,全市7家“日知学堂”走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下沉基层宣传顾炎武思想,把学习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先贤”文化融入“四史”宣传教育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同时,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还与各地专家学者组建联盟,共同推动先贤思想在青年中普及宣传、研讨交流,以文化人、以文塑城。原创昆剧《顾炎武》更是将“顾炎武”和“昆曲”这两张文化金名片结合,借由昆曲艺术向当代观众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无论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敬仰先贤思想,都具有积极作用。
从2017年起,在已有顾炎武故居、纪念馆的基础上,昆山着手对顾炎武纪念馆进行扩建。2018年6月,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将顾炎武诞辰日7月15日设立为“昆山市顾炎武日”,在全市营造崇尚先贤、学习先贤的浓烈氛围。通过“顾炎武书籍大家读、顾炎武故事大家讲、顾炎武诗文大家诵、顾炎武歌曲大家唱、顾炎武名句大家写”等活动,广撒顾炎武“思想火种”,让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现代城市文明。
今年3月,千灯镇顾炎武公园开园,形同“亭林之履”的公共空间通过一条“亭林驿道”、六个休憩驿站、八大主题景点,全面展现顾炎武生平故事和游学经历,让历史更可见可听可感,增强居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文旅体验度。千灯还围绕扩大文化影响、筑牢阵地建设、建强传承之路三个方面,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修缮顾炎武故居,建成传承文脉主阵地,顾炎武故居成功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并入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山还多次举办“顾炎武日”“顾炎武文化诵读学传”等主题活动,设立“日知 日新 日进”干部教育课堂,推出青少年版思政课体验项目,编制中小学国学教材,推动亭林思想入脑入心, 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在每一个昆山人的血脉中流淌。
守住城市的“根”和“魂”
当顾炎武精神照进当代社会,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经世致用”的实践追求,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一脉相承,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
在2016年5月举行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中国25位中国古代思想家中,顾炎武是唯一一位江苏人。在今年的江苏发展大会和苏州发展大会上,顾炎武思想和典故被多次引用,这表明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对当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为尽“保天下”之责,顾炎武壮年投笔从戎;为找“治天下”良策,他北上寻求“经世致用”的救国救民之道……顾炎武将这份隽永的家国情怀,雕刻成不屈的民族脊梁。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实现“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五个历史阶段的突破。在顾炎武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以及爱国、担当、厚民、实干精神激励下,昆山正以“沉浸式”的态度和方式,多角度梳理钩沉历史脉络,把优秀文化传承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和“魂”,努力让顾炎武精神照亮新时代“昆山之路”。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昆山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上走出了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戏曲家魏良辅、企业家沈万三;现代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钱七虎院士、英雄航天员费俊龙、华裔“电脑大王”王安等杰出代表。独特的人文气韵塑造了这座城市温润如玉、坚韧向前的精神品格。
鹿城大地,历史与文化融合、传统与创新碰撞……昆山追求人民福祉,也始终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昆山,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熠熠生辉的时代光芒。
统筹策划 | 史赛 陆娟
融媒体记者 | 翟玉标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7017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