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十五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昆山分会场活动·第七届昆山创业周新闻发布会摘录
7月7日,2023年(第十五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昆山分会场活动·第七届昆山创业周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单位围绕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开放创新招才引智、“产城人”融合发展、打造最优发展生态等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今年的昆山创业周将举办中国式现代化县域人才友好城市建设论坛,请问昆山作为百强县之首,在人才友好城市建设上有何考虑?
市委人才办:当前,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中的位置愈发重要,城市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昆山作为全国县域发展的先进典型、江苏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全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人才载体平台不断夯实、招才引智渠道不断拓宽、人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人才工作成效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目前,已集聚了院士项目105个、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54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5.12万人,人才资源总量达50.5万人。但是,对标国内外先进科创城市,对照昆山产业基础和经济体量,“高精尖缺”人才数量上还存在短板,引领产业发展的地标性、旗舰型人才科创企业还比较缺乏,现有的人才政策也存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人才的价值选择正在从薪资待遇为主,逐步向生活舒适度、公共服务、发展空间、社会地位等综合性要素转变,唯有公共服务、发展空间、价值体现等综合性要素齐备的城市环境最能留住人才。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为连续18年位居百强县之首的昆山,有基础、有实力,也有历史担当。在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新征程中,以人才友好城市建设为切入口,将人才工作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进程中。强化人才友好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健全人才友好城市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友好城市服务品质,不断完善现代城市功能、优化人才服务供给。今年,我们还联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开展县域人才友好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努力为推进县域人才发展现代化多作贡献、多探新路,指标体系也将在创业周开幕式上进行解读发布。我们通过人才友好城市的打造,努力实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努力形成人才纷至沓来、人才引领发展的生动局面。
记者:当前,科技招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各地都不遗余力在科技招商的赛道上奋力竞技,昆山在科技招商方面有什么举措?在发挥科技招商效能方面有何考虑?
市科技局:当前,昆山正在加快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以科技招商赋能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今年2月,我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2+6+X”产业体系,构建“2+4+5”科技招商组织架构体系,形成全市科技招商“一盘棋”。具体来说,“2”是以昆山工研院和昆山产业资本中心为依托,推动科技招商与资本市场融合;“4”即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旅游度假区,组建专业科技招商公司,面向全球招聘顶尖科技招商人员,并聚焦自身产业特色开展科技招商;“5”即张浦镇、周市镇、陆家镇、巴城镇、千灯镇,落实专人聚焦人才、产业、平台,加速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科创浓度。《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每年新引进科技招商项目不少于1000个,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100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50家,各级双创人才(团队)总量突破1700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270个、235个,科创载体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
上半年,我们在北京、武汉等地开展昆山人才科创城市行活动,旨在对接优质创新资源,吸引各路人才来昆创新创业。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各类科技招商项目550余项,顺利完成半年度目标任务。特别是在深圳举行的2023昆山市(深圳)招商推介会,总投资305.2亿元的38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其中,产业项目20个、基金项目8个、科技项目10个,涵盖高端科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链接科技、产业、金融等多维资源。今年1—5月,昆山共落地科技招商项目414项,累计注册资本超60亿元。
本次创业周活动中,我们也将通过系列活动,面向全球各类人才广发英雄帖,希望大家来昆山感受一下,我们不仅有着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更有创新创业的硬核实力,衷心欢迎各路英才来昆山走走,到昆山看看,相信大家对“人到苏州必有为,才来昆山更精彩”会有更深刻、更直观的感受。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评价是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昆山是如何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更有获得感?
市人社局: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近年来,市人社局坚持“三导向”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自主导向,发挥企业人才评价主体作用。面向具备条件的用人主体有序推进下放职称评审权,支持通力电梯、三一重机、捷安特等企业开展中级职称自主评审,900余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工程师资格。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全市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224家,涉及职业(工种)91个,自主培养高技能人才2.9万人。
二是坚持融合导向,贯通两岸人才评价发展通道。昆山在全省率先开辟台籍专技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40名台籍人才取得职称资格,其中高级工程师15人。在全国率先开展台湾地区职业资格与大陆职称资格比照认定工作,29项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可直接比照认定为职称资格。将台湾地区“数位电子技术士”“电脑软体设计技术士”“电脑硬体装修技术士”等5个职业(工种)纳入江苏省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目录,颁发全省首张台湾地区技术士证书比照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仁宝信息技术(昆山)有限公司作为全省首批台湾地区职业技能项目的比照认定实施机构,可面向本企业职工换发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享受同等技能人才待遇。
三是坚持激励导向,创新产业人才贡献奖励体系。实施紧缺产业人才计划,建立个人素质、紧缺指数、薪酬水平、发明专利附加分等四个维度积分制评价体系,每年认定资助一批重点产业领域紧缺人才。优化人才项目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的市场化社会化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实施紧缺产业人才配额制,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定向配给资助名额。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入选全省第二批特级技师评聘试点企业,公司工程师李正鸿获评昆山市首位“特级技师”。
记者:现在各地的人才服务举措竞相迸发,昆山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作为县域首个一站式运作的人才科创服务平台,今年在深化人才服务和做优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推出了哪些新举措?
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当前,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聚焦人才发展,多维度整合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所需,以创新思路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以务实举措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全力为广大人才打造更好更优的创新生态。
一是进一步提升政策服务质效。目前,昆山市10个部门政策项目新增至446个一网通办,104项产业创新集群政策“免申即享”清单“专项直达”“一网直兑”,累计为2.6万余个申报项目兑付资金超40亿元,其中为9200余个免申项目兑付资金超13亿元。同时,我们对“昆如意”企业服务枢纽平台(人才管理服务平台)进行了升级改版,同步升级人才、企业“政策计算器”,接入税费优惠计算器,政策查询更精准、税费计算更便捷。新增海关政策“码上通”、热线百科、智能客服等功能,多渠道、智能化为企业排忧解惑。利用国家多部委数据资源,开发昆山产业创新集群人才导航系统,涵盖全国100万家科技企业信息及3700多万条产业高端人才信息,实现人才、专家、机构一键导航、快速匹配。持续发挥团服务合力,赴迈高欧美科学产业城等特色专业创新园区举办产业创新集群政策宣讲,精准及时地为企业推送新政策、新服务,获取企业意见和需求。
二是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维度。常态化开展18大类45项高层次人才服务,新增出入境业务“绿境专窗”,升级旅游年卡、健康体检、科技文献等服务内容。同时打造“昆才优享”人才礼遇预约通道及管理后台,实现服务事项PC、手机“双端通办”“免批秒办”。整合全市青年人才驿站、人才公寓、购房资格等服务资源,上线昆e居人才安居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安居政策、房源信息、购房资格、人才优购一网通办。持续发挥69名人才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优势,推进诉求直通快办。持续做优高层次人才“创新家园”品牌,结合重要节日节点组织开展兔年庆元宵、春季踏青徒步、五四爱国观影等创新创业文娱活动,着力打造人才安居乐业的幸福港湾。
三是进一步加快资源要素聚合。今年,我们创新打造“昆如意”人才学院,链接知识产权、法律法务税务金融、市场营销等领域国内知名高校、社会化机构优质资源,举办各类人才企业家能力提升活动。创新推出“‘链’上人才”——“昆如意”聚链融创科产金沙龙活动,搭建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高校、机构专家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要素共享的服务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本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有效衔接,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
供图 | 陆恒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6923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