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担当作为好干部】徐通博:让老小区居民的愿景变实景
人物名片
徐通博,200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老小区改造办主任,主要负责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及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工作。个人先后荣获“省住建厅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昆山市住建局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部门获得“2021年度苏州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
今年2月
在市委组织部打造的
党性教育品牌电视节目《对话先锋》中
徐通博这样表达他对“四敢”的理解
“干部敢为”就是敢担当、能作为、善作为。具体到工作中就是思想上敢闯敢想,行动中敢做敢当。
位于环北路的景阳新村小区,富有江南建筑特色的景观小品俯拾皆是,文化氛围日渐浓郁。在小区住了二十多年的居民周满珍对小昆说:“咱们小区改造花了很多心思,居住环境变好了,茶余饭后我们都喜欢下楼散散步、唠唠嗑,住在这里很舒适。”原本设施陈旧、配套不全的老旧小区,经过焕新改造,给居民们带来了舒心的居住体验。
▲景阳新村小区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建设的焦点和难点。老旧小区改造,普遍存在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市场和社会参与度低、政府部门承受压力大等问题。工作的难点,正是改革攻坚的重点。“为有效解决资金‘卡脖子’难题,我市在全省率先引入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面对问题,徐通博冲锋在前。
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住建局探索创新,将社会力量引入老旧小区改造。创新建筑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运营管理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实现投资、建设、管理和回报全过程闭环。撬动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创新实施多元资金筹措机制,比如中华园街区社区中心改造工程总投资9500万元,获中国建设银行昆山分行融资7600万元,项目顺利建成。
▲中华园东村社区用房
增设电梯,也是当前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之一。在市增梯办指导下,2021年11月,徐通博和同事们创造性成立了江苏省首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单位——昆山宜居加装电梯服务工作室,提供专业咨询,促成住户加梯共识。采莲社区工作人员陆月婷深有感触地说:“有了工作室,有意见的居民随时能够找对人、找到答案。老旧小区加梯工作的推进速度自然快多了。”
为最大程度避免施工中反复“开肠破肚”的弊端,徐通博和同事们探索把老旧小区改造与成片加梯协同推进。柴王弄小区,是我市首个老旧小区改造结合成片式增梯模式的试点项目。在改造过程中,将电梯基坑与道路、景观、停车位等统筹考虑,并前置完成管线迁改、基础预埋等加梯基础建设,让原本3-5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统一集中在3-5个月内完成,避免重复开挖,既降低了增梯成本,又保障了工程质量,还美化了小区环境。
▲徐通博做增梯宣传图
截至目前
全市累计启动实施增设电梯359台
其中交付使用62台
昆山市启动开展加装电梯数量全省县市第一
建成投入使用数量位居全省县市第五
相关工作走在全省县市前列
徐通博全程参与的工作还有很多: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十四项菜单”导则式更新路径,增加公共配套,重塑公共空间,深化适老改造。以柴王弄老旧小区改造为先导,试点推进,增加防盗窗拆除、外窗和晾衣架更换、空调机位调整等建设,通过硬环境提升,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老旧小区改造“十四项菜单”
根据计划
我市中心城区将
改造老旧小区244个、880万平方米
截至2022年底
已累计完成194个、685万平方米
完成率79.5%,惠及居民2.33万户
▲徐通博在增梯现场工作图
徐通博
肩头扛着老百姓沉甸甸的期盼,我的工作就是要把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划图”变成“路线图”,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让焕新的老旧小区成为老百姓宜居的美好家园。
融媒体记者 | 许晓明
供图 | 许晓明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6722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