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昆山:更新的颜值,更美的生活!


六月
昆山已悄然入夏
老城区的市民又多了一片
休闲消夏的好去处
6月2日晚,正式开业的大西门商业街流光溢彩:观景,有江南院落的市井情趣触手可及;消费,有江南雅厨、拾壹雅苑等黑珍珠品牌复兴昆式特色街区……

近年来,随着亭林片区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园林与城市逐渐互融,亭林园“显山露水”的格局不断凸显,仓基河畔的大西门复现繁华市井。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的宝地,诠释着江南城市雅韵,演绎着昆山文旅风采。
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昆山全方位、多领域对接上海与苏州,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以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带动片区高水平更新,切实打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发展成果,用老百姓“稳稳的幸福感”塑造昆山更加美好的未来。
框架重塑
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
当前,昆山肩负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的重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规模不断拓展的基础上,聚焦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大西门,又称留晖门,见证了昆山城市的变革和街市文化的繁荣。而随着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昆山城区建设步伐迈入快车道,大西门区域公共开放空间不足的呼声越来越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8年,昆山启动“五区一线”规划建设,其中,“亭林园传统文化聚集区”肩负着继承和传扬昆山文化的重任,大西门又是其中的“重头戏”。从2019年5月动工,历时5年精心打造而成的大西门商业街,定位于彰显昆山特色的文商旅融合街区。
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商业街围绕‘韵∙江南’‘品∙江南’‘醉∙江南’三大主题,解锁消费新场景,绘就一幅集苏工之美、苏菜之精、园林之秀、昆曲之雅的江南繁华图,为昆山‘夜经济’繁荣注入新活力。”
“三角塔”周边是昆山老城区的“灵魂”,作为曾经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三角塔”傍依的朝阳路更是承载着几代昆山人的美好记忆。曾经的朝阳路只是老城区南部的一条过境公路,后来逐渐由一条城市外围交通干道转变为城市内部功能轴线。随着朝阳路人气越来越旺,昆山商厦等各类商业载体也在这一带集聚,成为市区人气最旺的商贸核心区。
2016年12月23日,朝阳路老汽车站旁的原煤石公司大厦和农商行大楼成功实施定向爆破拆除,标志着朝阳路区域城市更新建设工作拉开序幕。朝阳路改造工程西起高新区江浦路,东至开发区青阳路,为实现“内环通畅化、中环快速化、外环便捷化”的城市交通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朝阳路改造工程既是优化昆山城市路网的重要环节,也是朝阳片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朝阳路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还将更有力带动引领朝阳片区乃至全市老城区的城市更新。当前的朝阳路,已成为贯穿城市核心区、连接东西城市副中心的主干道路。朝气蓬勃的朝阳片区,将形成“一环双轴、三心四片区”的全新布局,成为城市精致化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的样板街区。
围绕广大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我市坚持以城市更新带动商业街区的迭代升级,基本上保持每年新增一条街区的开发速度。下一步,正仪历史文化街区、朝阳新天地、蓬朗老街,以及轨交沿线的玉山广场、城市广场等一批商业街区都将陆续建成投用。
拈针“绣花”
打造高品质公园城市
“富春苑”“昆韵致塘”“溪流画舫”…… 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命名,一幅幅精巧灵动的小景,将传统文化与老城的弄巷融合,不仅让街巷的颜值大幅提升,还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全新的活动空间、休闲空间、文化空间。在《2021年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项目名单,我市“昆小薇”光荣上榜。
随着我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城区公园绿地、街头公共空间、市民游憩设施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与市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难以匹配。为进一步解决日渐突出的“城市病”,2020年起,我市开启分年度逐步推进的“昆小薇·共享鹿城”专项行动。

为突出服务群众的工作导向,“昆小薇·共享鹿城”专项行动更多地从居民角度出发。“小”中见“大”是特色所在,聚焦挖掘居民身边的角落闲置地及围墙立面等空间,植入昆山历史文化,使老旧小区及其周边环境重新焕发生机。市住建局副局长聂小明介绍:“我们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见缝插针对城市主次干道、街头转角、老旧小区、征收闲置地、围墙等居民身边的小微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微更新,并融入文化元素,增加绿化、广场、健身、休憩等各项功能设施,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今年,全市计划打造60个“昆小薇”项目,老城区范围主要建设集美庭、红峰园、魔方园等项目,点亮城市空间、装扮邻里街巷,打造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其中,集美庭是对集街征收地块改造提升,总面积约1250平方米,以紫藤花架作为主体,布置休闲活动设施,打造邻里交流活动空间。红峰园位于红峰新村南侧,总面积约857平方米,考虑到周边老小区居民需求,建设康体花园、长寿步道,打造邻里相乐的适老康体休闲空间。
内外兼“修”
推动老旧小区换新颜
2023年元旦来临之际,建成于1999年的柴王弄小区居民,收到一份“新年大礼”——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同步实施的加装电梯工程正式验收拿证,小区共计交付使用12台电梯,该小区成为苏州市首个成片式加梯小区。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城市有机更新行动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每年市重点实事工程计划,突出“共同缔造”理念和系统化思维,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从“围墙”内走向“围墙”外的融合发展。

逐步完善住区功能配套,是宜居之路的方向所指。2022年,以柴王弄老旧小区改造为先导,试点推进,增加防盗窗拆除、外窗和晾衣架更换、空调机位调整、电梯基础预埋等建设。同时,聚焦“一老一小”,强化住区环境整治,深化适老改造,结合“昆小薇·共享鹿城”专项行动,重塑公共空间,完善小区人行系统无障碍化、海绵系统建设,增建文化休闲、体育健身、智能感知等配套设施,用住区“微更新”提升民生“大幸福”。当前,除柴王弄老旧小区12部增梯已全部交付使用,采莲新村、板桥新村、许文塘小区等老旧小区正在电梯吊装。
探索多元共担,突出共治共享。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我市成立“住有宜居”行动支部,通过改造方案说明会、座谈会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改造全过程。成立旧改工作专班,培育小区改造“热心人”,带动居民有序参与改造治理,保障改造进度与成效。此外,我市还创新建筑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运营管理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撬动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创新实施多元资金筹措机制,中华园街区社区中心改造工程总投资9500万元,获中国建设银行昆山分行融资7600万元。

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4个、685万平方米,累计实施既有住宅增梯359台,惠及2.33万居民,获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1个、省级宜居示范街区1个、省级宜居示范住区11个。
下一步,以柴王弄老旧小区改造为样板,我市将充分发挥试点改革效应,力争未来三年,完成中心城区剩余50个、19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不断蓄势赋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融媒体记者 | 许晓明
供图 | 许晓明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6616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