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苏州轨交11号线】“三城”如“同城”——写在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之际(上)

06月16日 20:22



2018年11月开工建设

2022年10月全线“三通”

2023年6月竣工验收

……

历经近五年建设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

即将开通运营

“轨道上的昆山”加速行进!




“地铁来了!” 时空距离近了,往来多了:上海人乘着地铁,逛一逛苏州园林、吃一碗昆山的奥灶面;苏州人“一站到底”“无缝衔接”,从东方之门直达上海迪士尼乐园。

这是让城市舒展手脚的生长线。飞驰的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也在“拉伸”城市框架,进一步推动昆山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全新一跃”,驶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新境界。



 ○ 轨交“握手”,城市“相拥” ○


“这条11号线真的很赞,一头连着苏州,另一头连着上海。”住在昆山开发区世茂东外滩的宋乔彬是一名沪昆通勤的上班族,每天通过和附近同事拼车的形式往返上海嘉定工业区。宋乔彬说,地铁开通后,他就可以在家门口“一站到底”,不仅环境舒适,还省钱省时,周末还能去苏州玩玩,有一种“住一地,享三城繁华”的感觉。


苏州轨交11号线开通运营,沪苏轨道交通全面“握手”,让上海、苏州、昆山的三座城市“深情相拥”,让三地的交通更加立体,让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项目流互联互通,让“一体化”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全新动力。这条线承载了更多的期待。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每一次交通的升级换代都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去年10月,苏州和昆山中环对接工程通车,两个中环之间15分钟直达,此举是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打造出一条区域协同发展的大动脉。



作为沪苏同城“第一站”,昆山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先行先试,下好交通一体化发展“先手棋”,特别在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建设的过程中,17条规划的沪昆规划对接道路已打通8条,对接苏州城区的11条规划道路已打通8条,与太仓、常熟间各贯通主干路4条,区域互联互通格局基本形成。


打破城市“边框”,区域一体发展全面加速。昆山旅游度假区成为示范区协调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等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13家昆山公立医院与上海、浙江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优质医疗资源加速引入;区域联合执法、毗邻地区协同治理……昆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好戏连台”。


随着苏州轨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本就占据上海苏州两座城市“C位”的昆山,更加“左右逢源,南北贯通”。



一座城市的面貌之变,往往伴随着交通格局之变。“苏州轨交11号线的通车,是昆山“四网融合”进程的历史性节点。未来,规划建设的苏锡常、苏淀沪2条城际铁路,将从昆山北部新城、南部旅游度假区再增加2条沪苏昆一体化交通廊道,更深层次打造‘轨道上的昆山’。”市交通局局长胡刚说。


 ○ 站城“一体”,城镇“相融” ○


10年之前,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段工程花桥段开通运营,“不在上海,就在上海”一瞬间变得更为实接。


“一线连三城、三城如同城,想想就很期待!”花桥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规划科科长褚琤琦参加工作之时,上海11号线刚好延伸至花桥。“以兆丰路站为中心,建设服务经济产业园;以光明路站为中心,建立总部经济产业园;以花桥站为中心,打造花桥城市中心。”褚琤琦介绍,轨交与城市深度融合,江南小镇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青年创新城。


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眼下苏州轨交11号线横穿昆山,覆盖全市五大主要经济板块,串联了昆山70%的人口和75%的GDP。对此,苏州大学教授段进军认为,轨道交通发展不是单一的交通建设,而是要形成以轨道交通为轴线的商业轴带、产业轴带。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好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把“地理的空间”变成“流动的空间”。



城市广场地下空间及配套设施项目施工正酣,这是昆山中心城区首个启动建设的TOD站城一体化开发建设项目。在这个重要的城市节点,昆山正在打造“站点”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的文化商业公共活力轴,提升城市生活型商业品质。


“地下空间是城市的宝贵资源,每一次动土都必须慎之又慎,既要做好‘选择’,又要做好‘分层’,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心系乡梓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表示,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不足,更加充分、安全、高效地利用宝贵的城市地下空间,在这个方面昆山应有作为,也大有可为!



今年5月,昆山与苏州万科企业有限公司签署城市更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城市更新,在商业综合体布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TOD项目开发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不仅万科,昆山着力借助中建八局等“央企力量”,高质量推进地铁沿线开发、交通体系提升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锚定“争当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县域示范”,昆山提出,将更高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化综合性利用,推进轨通交通沿线TOD开发,形成与地面空间交相辉映的“城市倒影”。


 ○ 地铁“延伸”,城市“更新” ○


这是一条流动的风景线。无论市民还是游客,搭乘地铁的过程,昆曲艺术、水乡风情,总会与你不期而遇。一次乘坐就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这是昆山人的热情和智慧。


前不久,昆山大西门商业街蝶变更新,再现市井繁华。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城市更新带动商业街区的迭代升级,基本上保持每年新增一条街区的开发速度,未来还有轨交沿线的玉山广场、城市广场等一批商业街区都将陆续建成投用。



“轨交对促进成片更新与微更新结合的城市更新、空间一体化布局有着重要意义。”市住建局局长王卫东说,今年是昆山城市更新的元年,城市建设重点更加侧重于城市功能完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老百姓获得感更强、对城市面貌改善更大的工作。


地铁在延伸,城市在生长。昆山在城市更新中,通过城市细胞的不断分裂生长,激发出城市蓬勃的生命活力。


可以预见,每天成千上万的市民搭乘舒适快捷的地铁,更多感受到城市的脉动。从当前我市四个轨交交通区段来看, “老城区段”重点关注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功能完善;“城西区段”重点推进地上地下综合开发、换乘交通无缝衔接、区域功能融合一体;“开发区区段”重点关注“产城融合”,系统谋划空间发展结构;“陆家花桥区段”重点关注“老镇区域更新”和“城市服务提升”,实现城镇功能的互动融合。



“苏州轨交11号线的开通运营将提供更为便捷畅通的连接,促进三地在科技策源、高端制造、生态旅游、文化交流乃至于市民大众‘双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进一步融合。对昆山来说,将在资源聚合、交通网络、城市品质、人口导入等方面带来新动能。”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何建华在采访时表示。





昆山在“造路”也在“探路”

未来

畅达的地铁

将更好连接城市的今天和明天

为昆山打开无限想象空间




融媒体记者 | 史赛 陆娟 段晓芳

融媒体摄影 | 顾洁 周舟 陆恒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