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西”繁华地,焕新此“门”中
昨晚(6月2日)
大西门商业街正式开街
站在马鞍山路
北望亭林园
亭台楼阁雅致典雅
南望大西门商业街
烟火气温暖回归
大西门
曾经见证着昆山街市的文化繁荣
左右滑动查看
元末,昆山筑土城御海寇,以留晖(大西门)等名称为六座城门命名,后因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大西门渐成古时街市繁华之地。
明清时期,这里一度作为谷米集散地,是名副其实的米粮仓。
2019年,大西门商业街项目正式动工。
重现繁华市井,共享昆韵生活。如今的大西门,以“江南文化”为核心,昆曲文化、旅游、时尚业态应有尽有,成为具有昆山特色的文旅融合街区。
左右滑动查看
一步一景一陶然,白墙青瓦、飞檐雕刻,处处有景、步步皆画……巧心勾勒新中式水乡,展卷西门,在江南诗意归处,市井情趣触手可及。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品牌美食、特色市集、潮流体验、文化空间……在升腾的城市“烟火气”中,沉浸式表达与感受对于生活的热爱。
左右滑动查看
半山桥畔,一碗最清爽的头汤面唤醒昆山人的清晨,任由江南的温婉在舌尖、心头抚慰,筷起筷落间,便将一天的元气注满。
暮色大西门,昔日“金潼夕照”,晕染成了那撩人夜色。街灯明了,便有了美丽的街市,总有在阑珊处邂逅的珍奇,让人心动得恰恰好。
左右滑动查看
玉峰、亭林、马鞍山……那些熟悉的名字,在这逾百年的园林里载着一代又一代的乡愁,或走或留,它都在那里,仍是初见时的模样,总叫人记上心头。
园林文化与城市景观互融,当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碰撞。历经千年岁月的亭林片区,草木流转、旧貌换新颜,正生动诠释着江南城市雅韵,见证江南文化勃勃生机。
左右滑动查看
如果说城市是一片绿叶,那穿越其中的慢行系统就犹如叶脉,给城市注入清新活力。
2022年,昆山启动“昆山之链”慢行环线工程,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步行、跑步、骑行、游船……连通整个鹿城。
与慢行生态圈、慢生活相映成趣的是昆山服务的高效快捷。在商圈里办理营业执照,主打的就是“快”。“七天发四证”“三天发四证”“一天发五证”……审批速度的一次次突破,“快”字当头的昆山速度,让企业永远相信昆山。
左右滑动查看
曾经,昆山商厦、百货大楼等各类商业设施集聚,朝阳路成为昆山城市商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塔留下的是岁月更迭的鹿城记忆。
不破不立、不止不行,在大西门商业街开街之前,崭新的朝阳路全线贯通,一座全新的朝阳路商业中心拔地而起。破旧立新,让生活有了别样的打开方式。
左右滑动查看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无缝对接,这条“开往春天的地铁”让昆山县域无域、城市无界,开启沪苏同城全新时代。
城市文明有序、干净整洁,大路宽阔舒展、小路四通八达,家门口的一条条路是便民路、幸福路、未来路。
左右滑动查看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宋朝时,与大西门相连的西塘街及半山桥街市,是昆山最繁华的街市。
如今,大西门商业街开门迎客,是昆山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昆山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的生动缩影。
城市向上
生活向新
城市更新
就是一场“日日新、又日新”的城市之变
留住城市的记忆
激发新的经济活力
对于高品质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昆山,永远在路上
融媒体摄影 | 顾洁 陈磊磊 张骏申 陆恒 黄春宇 徐鹤千 唐旭骋
策划、制作 | 张丹 李叶
校对 | 陆静芳
部分照片来源 | 昆山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6406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