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的故事】李永:工匠之心书写别样精彩

05月04日 15:48

开栏的话: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劳动者,他们用双手诠释职责,用肩膀担起责任,用爱心书写奉献,用汗水描绘人生,他们是这个时代最美丽的人。日前,2023年各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相继出炉。即日起,“第一昆山”APP推出“劳动者最美丽 奋斗者最光荣——讲述2023年劳动模范的故事”栏目,聚焦我市各行各业优秀劳动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


他从一名普通的模具工人成长为公司模具技术带头人;他在企业技术革新中攻克一道道难关,为企业创造年经济效益近600万元;他曾获得江苏技能状元、江苏工匠、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苏州时代工匠、昆山开发区国批30周年建设功臣奖等诸多荣誉……他是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具中心主任工程师李永。多年来,李永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生产攻关能手、技术革新尖兵,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劳模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




钻研技能

他是攻坚克难的“主攻手”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这是李永的口头禅。2002年,20岁的李永毕业后,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来到昆山。凭借自身机械制造专业的扎实基础,李永很快找到了对口工作,在昆山一家大型台资模具厂担任铣床加工员,开启成长之路。


2019年,李永初入科森科技,负责精密声学模具开发。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常出现模具零件超差导致产品瑕疵等问题,阻碍项目前行的步伐。李永身先士卒,运用自己丰富的机械加工经验,制定出系列优化措施,带领团队刻苦钻研,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经过无数次测试,终于做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几年间,李永主导4个公司项目的开发,凭着一股子韧劲和对行业的热爱,成为当时公司发展的主力军。“不管做什么,只要是我认定的事情,我都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李永说。



工匠精神

他是创新创效的“排头兵”



“你看,耳机这么小的东西,放在耳朵里感觉不到任何的组装段差,关键就是对于智能制造和精密注塑的考验,我们做到了。”李永拿着手中的耳机,讲述着精密模具制造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铣床加工操作员,到数控加工操作员,再到模具设计带头人,入行20年,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已成为李永的工作习惯。


李永毕业于机械专业,虽然拥有多年一线操作经验,但在电脑操作、编程知识、UG编程软件使用方面还是新手,极强的求知欲驱使他不断参与到模具设计编程工作中,“我当时花6000多元买了一台电脑,利用下班时间学习编程知识。我在一线工作过,现场的经验可以糅合到程序里面去。”李永说。



没多久,公司在模具行业大潮中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模具设计工种由传统的2D组立图设计转变成为全3D软件设计。李永又先人一步,基于自己多年积累下的编程经验,率先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为公司分批培训70余人。“工匠的责任就是精益求精,做得更好。”李永说。从一名学徒成长为企业模具制作专家,李永秉承模具设计“严谨、求实、求真、精密”的工作理念,获得了多项模具设计专利,累计设计制造260多套模具,并不断总结探索适合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新方法,使相关工作更加系统化。



无私奉献

他是技艺传授的“领头雁”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传承是无限的。”李永认为,个人价值在于奉献与付出。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学到的技术、掌握的技能,全部运用到为公司谋攻坚、创效益之中,成为企业技术革新的行家里手。



在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技委员会的推动下,李永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并由他带领团队肩负培养技能人才梯队的使命和重任,致力于公司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搭建并开展技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组织各类模具行业技能培训活动,为了让职工听得懂、记得住、学得进,切实保证工作室教学效果,他反复修改课件,不断总结学员诉求,做到客制化培训,提升培训效果。完成阶段性授课任务后,他又加班加点、精心为学员赶制考题,对职工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批改,并逐一分析、逐个辅导,直到职工熟知、掌握为止。



“仅仅埋头苦干,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有刻苦钻研、传承技术的使命感。对此,我将精益求精,继续苦练技术,提升团队研发能力,赢得业界更多认可。”李永充满信心地说。


融媒体记者 | 郝之声

供图 | 陆恒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5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