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乐享空间,守护“小薇”幸福!
桥下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是常常被“遗忘”的“边角空间”。近年来,我市结合“昆小薇·共享鹿城”专项行动,对江浦路吴淞江大桥等9座桥梁的桥下空间进行综合改造,打造“景观绿化·口袋”“休闲文化·口袋”等场景的桥下空间“兜”起桥下“薇”幸福。
01
“绿色长廊”
位于中环西线、南线高架桥下,高架桥柱种植立体绿化,高架桥柱立体绿化不仅有利于夏天降温、除噪、净化空气,还能减轻司机的驾驶疲劳,同时,对桥墩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底部吸盘在夏季能够吸收桥墩水分,保持桥墩干燥,冬季又可以相应增加湿度。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近5000个桥柱进行了立体绿化栽植,让钢筋水泥的高架桥有了生机与绿意,也为城市拓展了绿色空间。
02
“铁路小游园”
位于柏庐南路跨老铁路高架桥下,项目在建设中融入了老铁路文化元素。地面铺装采用铁轨枕木元素;在临近铁路的小广场上设计了站台形式的廊架,以满足休憩功能;而站台前是铁轨与火车头的模型,最大程度的营造铁道氛围。
03
“拾光里”
位于萧林路广福路高架桥下,以山水为构架,将昆山城市剪影、昆曲元素融入其中,打造昆韵十足的桥下文化空间。
04
“小薇·绿色驿站”
位于中环高架桥下,通过改造小仓库、管理用房及制作装配式用房等方式,共计建设25个集休息、交流、应急于一体的“小薇·绿色驿站”,打造为服务好市政基础设施一线工人的“共享之家、幸福小筑”。
05
“星空探梦”
位于青阳中路跨太仓塘桥下,梦幻的色调打造出“星空穹顶”,置入景观主题呼应航天发展,吸引了孩子们来进行兴趣探索,通过改造利用桥下空间挖潜城市承载力 。
06
“寻趣园”
位于震川西路跨娄江桥下,用三条轴线编织桥下“绿野仙踪”。“密林探幽廊”——彩色渐变的光影栈桥串联文韵江岸;“滨水漫步道”——沿河岸打造慢行步道,风景层层交织;“杉林小径”——道路两旁保留的水杉树整齐划一、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天然拱门。
今年,我市将在中环范围内打造“一环四廊多桥”的生态活力体系,用微更新“打开”城市新空间,让桥下空间“活”起来、廊道“靓”起来,把断点变亮点,亮点变焦点,打造更多的“乐享空间”。“一环”即环城滨江绿道,“四廊”即张家港—小澞河生态廊道、庙泾河—太仓塘生态廊道、娄江生态廊道及青阳港生态廊道,“多桥”即点亮的桥下空间。
一处处被“唤醒”的桥下空间
从混凝土冰冷的灰色地带
变身为绿化美化功能复合的
绿色长廓、七彩世界
在这里
车流往来没了喧嚣
钢筋水泥有了生机
在这里
孩子们纯真无忧地嬉戏
情侣们徜徉浪漫地牵手
老人们安逸闲适地漫步
……
来源 | 宜居昆山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55783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