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档案·方志文化讲堂”之“郑若曾的《筹海图编》与钓鱼岛”
在我国台湾省的东北部,有一片岛群,岛上生态资源丰富,生长着各种珍稀植物,其周边海域更是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这就是有着花鸟岛美称的钓鱼岛群岛。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代昆山人郑若曾在《筹海图编》的著作中存有一幅《沿海山沙图》,早把钓鱼岛标记于中国的海防区域内,这样的铁证为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作出了无可非议的注解。
《筹海图编》
郑若曾青年时期师从昆山大儒魏校,常与归有光相互切磋学业。三十三岁时,他考取秀才,后被推荐入国子监就读,成为贡生。仕途失利后即归居乡里,潜心钻研学问。他胸怀大志,凡天文地理、山经海籍无不周览。
郑若曾
据《昆新两县续修合志》记载,明嘉靖中期(1550年前后),东南沿海地区频遭倭寇侵扰,官军在御倭战争中纷纷败下阵来。此时朝廷委派胡宗宪任剿倭总指挥,为了拟就抗倭良策,胡宗宪在全国范围内广招有识之士。
《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郑若曾获悉后激动不已,自知通达兵事,并擅长绘制海图,一定可有用武之地,便毅然报名从军。胡宗宪与他相见恨晚,立即聘他为军中幕僚,专事谋略,辅佐平倭。
郑若曾在出谋划策的同时,撰写了许多有关御倭策略的著作,其中就有日后显得弥足珍贵的《筹海图编》,此书记载了详实的抗倭史料,并提出了完整的海防思想。
《筹海图编》福建沿海山沙图之钓鱼岛
郑若曾编纂《筹海图编》历时十余年,与以往的各种军事类著作最大的不同在于,该书不仅有军事理论和战例分析,而且还大量运用了图录,书中共绘有各类图画198幅,其中,有中国舆地全图1幅、日本国全图1幅、倭寇海路图1幅、沿海山沙地图72幅、沿海州府图39幅等。只需查阅《筹海图编》沿海山沙图,南自广东,北迄辽东,近万里海疆的阨塞﹑海岛,一目了然。
《筹海图编》之所以要详细绘制中国沿海岛屿地图,这与郑若曾的海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郑若曾始终强调“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大胆提出了构建“哨远海,御近海,歼海口,固海岸,严城守”等多层次的海防体系,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海防思想的先驱。
《筹海图编》之钓鱼岛
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郑若曾的《筹海图编》提供了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的历史依据。作为郑若曾的家乡人民,我们每一个昆山人都应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义务与责任,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统一。
来源 | 昆山档案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5512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