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城管深入开展“综合执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管理理念,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立足实际,积极践行“721”工作法,以“暖心式”服务、“亲民型”管理、“人性化”执法,全方位推进“综合执法+”,依托“城社前哨”“城商桥”等“城”系服务品牌活动,推动服务和管理前移,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管理效能,提升城市品质。
近日
细心的居民朋友可能已经发现
在朝阳西路与合兴路交叉口
多了一排智能充电桩
这里共计投入5组充电接口
能同时满足80辆电动车充电需求
破解了区域非机动车停放位需求量大
“飞线”充电问题严重等
安全隐患难题
这些充电桩是如何诞生的呢?
这要归功于
昆山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
“城社前哨”平台
“城社前哨”平台以全市社会治理“一张网”为基础,通过执法力量前移,促进城管与社区深度融合,建立社区、城管、物业、居民四方共同参与的协调议事工作机制。
据悉,这些新增的充电桩,是辖区综合执法人员通过走访社区了解情况,经反馈后第一时间会同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听取居民详细诉求,马上启动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项目规划和建设。同时,在充分调研周边地区的基础上,还把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场所纳入充电桩建设项目范围。
城市管理与市民良性互动的例子
同样发生在全市各区镇
近日,昆山开发区首座综合执法城市管理服务站正式入驻“宝岛又一村”美丽街区,内部设有北侧接待区和南侧服务区,主要提供小微违法处理、业务咨询、志愿团队招募、环卫工人休憩等服务。自服务站启用以来,已建立“城商桥”微信联系服务群2个,组建志愿团队1支,接受市民群众咨询100余次,走访商户200余家,服务范围辐射杨树路、太湖路、洞庭湖路等重点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市城管部门还将执法力量融入社区管理中,将社区管理、商户自治引入到城市管理中,在“他律”的基础上强化“自律”。从过去的城管的“独角戏”转变为城管、社区、商户的“大合唱”,通过“城社前哨”“城商桥”活动载体,以党建网格、治理网格、服务网格“三网融合”的形式与社区、商户常态化开展活动与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亭林中队以社区人员巡查发现、物业服务企业监控追踪、城管队员上门执法的方式构建垃圾分类管理的联动处置机制;
●青阳中队联合社区成立退休党员巡逻队;
●中华园中队与辖区志愿者组建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街面洁净志愿服务;
●朝阳中队积极邀请商户参与沿街商户自治,并为沿街优秀自治商户张贴“城商桥商户”铭牌。
“开展‘城社前哨’‘城商桥’活动的目的是切实解决一批城市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强化城管、居民和商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以及亲商、爱商、护商举措,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城管部门将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服务载体和模式,持续优化综合执法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形成高效、协同、共享的“综合执法+”工作机制,构建城市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供图 | 丁燕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5488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