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怪楼(小说)
金泾村有个怪人,姓冯名唐人。早年,村里人大多是高小文化程度时,他已拿到高中文凭,回乡后,在村小当代课老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交接时,金泾村人家大多拆了旧瓦房盖新楼房,几乎家家都是一样的白墙小黑瓦楼房。房前一个小泥院,槿树篱笆围着,搭些猪圈、鸡棚、鸭棚啥的,再种些蔬菜,自给自足 。冯唐人也盖房,仍然是几间不大的平房,而院子留得挺大,院东砌了高高的风火墙,院西建了半个亭子。院中开挖个锦鲤乌龟池,东墙边一排湘妃竹,西亭边一株芭蕉,有点像微缩的苏州园林,别具一格。院子落成后,东邻黄阿三不干了,说你风火墙上砌了那么多小瓦,下雨时滴水滴到我院子里了,你这是啥意思?西邻姜尼大更不买账,在自家泥场上叫骂,你冯唐人在别人家院子正东面戳个高高的尖角,你眼里还有邻居么?
黄阿三、姜尼大把冯唐人告到大队里,大队里来人调解,其实也只是来和和稀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再后来,不知啥时,不知啥人,突然间,冯唐人的院墙和亭子半夜里被人给推到了。冯唐人跟左右两邻论理,黄、姜两邻都说不是他们推的。冯唐人这下吃了哑巴亏。
冯唐人精心设计的院墙被毁,人顿时变得傻乎乎的,原本在学校里当代课老师不知啥原因到期了也不给续了。冯唐人以前一直在外读书,农田里的事不大会做,这下当不成代课老师一下子成了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出不了工,拿不到工分,全年口粮都成问题。老婆带着女儿落着泪走了。冯唐人更成了怪人一个,村里人背后都唤他“书毒头”,意思是书呆子。
金泾村头是条大河,拐弯处有一个只几分地的孤岛,分自留地时没人要,队里给了冯唐人。无所事事的冯唐人,在自己的老宅上没法折腾,便开始在自家的孤岛上折腾。他用废竹木料扎了个竹木排,把被人推倒的院墙、亭子的砖瓦运到孤岛上,自己胡乱建了个怪怪的小屋,远瞧像一个小碉堡。他又在那怪屋上搭了个棚,养了一头落脚猪。那高高的猪棚边上,他用废毛竹片搭了几条滑槽,猪拉的粪水就顺着这些滑槽流到四边的菜地里。孤岛的一边是浅滩,冯唐人用废木料、毛竹围了栅栏,做了个“仙人跳”,外面的鱼能游入栅栏,然无法游出。围住的鱼虾,足够冯唐人一人享用。围栅栏里,他又养了些鸡鸭,鸡占的是地,鸭占的是水。冯唐人又在猪棚上搭了个露天花坛,种些四季能开的花草。闲暇时,冯唐人就坐在花坛中拉二胡,悠然自得。屋子、猪棚的墙面参差不齐,冯唐人种了些爬山虎,只几年工夫,爬山虎就让这些墙面浑然一体。冯唐人又在小岛四周水里种上芦苇、岸上种上竹子和小树,这样又解决了怪楼需要加固用的竹木料。孤岛上没电,冯唐人用煤油灯照明。冯唐人在孤岛上,独来独往,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没人去关注。
到了近些年,金泾村家家户户又开始新一轮改建,都是一式的两层半中式别墅楼,楼前都有一个干净考究的院落,好像微缩的苏州园林,其实好多人家就是模仿当年的冯唐人庭院。院里,观赏竹、鱼池、假山、小亭、花草一应俱全。村里向外筑通了宽阔的沥青观光马路,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想经营农家乐,都在想方设法吸引城里人过来住宿、采摘、垂钓、种植,吃农家蔬菜,吃水乡鱼虾。
这时,又有人到村里告状,说冯唐人孤岛上的怪楼,脏乱差,竟然还私自饲养着猪鸡鸭。尤其是怪模怪样的怪楼,给崭新的农家乐村抹黑。村里把事情汇报到镇里,镇执法队多次过来处罚,责令拆除,然冯唐人躲在屋里不让陌生人上岛。
有些事一般人还是没能想到,来农家乐玩的人中有人用无人机拍了怪楼和怪人冯唐人日常生活的视频发到网上。一夜之间,怪楼成了网红打卡地,好些热门主播赶远路过来蹭热度。
怪屋拆违的最后期限到了,镇执法队开来大批人马,准备拆除。孰料,全村人把进村的路给堵了,不让执法队进村。执法队队长说,这不是你们自己举报的么?村民们说,我们现在不举报了,怪楼成了网红打卡地,好不容易把我们村的人气炒热起来。它拆了,我们村又要没人气了。
拆怪楼的事,就此一直僵持着,没料到越僵持怪楼越红,红得发了紫。
后来,突然一夜暴风雨。雨过天晴,又有好些大老远过来蹭热度作直播的人非常痛心地发现怪楼塌了,而怪人冯唐人在河边滩地上搂着自己的猪一副漠然的模样。
金泾村人有些失落。
作者 | 万 芊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5450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