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在“双循环”中凸显“昆山作为”

11月05日 21:33

11月4日,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9部委于11月3日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设立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昆山位列其中。

去年12月,昆山根据《关于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为加快实施贸易强国战略、扎实推进“五个优化、三项建设”、做好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工作,申报创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如今,成功获批必将为昆山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注入新动能。

进口带动,力稳外贸发展基本盘

开放型经济是昆山最鲜明的特色。目前,昆山集聚了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8600多家外资企业。昆山经济总量的60%、财政收入的50%来自外资企业。昆山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聚集了全国超5‰的外资,创造了全国近2%的进出口。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同年10月正式封关运作。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昆山出口加工区基础上设立昆山综合保税区。至今,昆山综保区每年实现进出口总值占全市半壁江山。

今年以来,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昆山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进出口总值在全国、全省和苏州市的占比保持稳定。1-9月,昆山外贸进出口总值4165.9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2.9%,其中进口1453.7亿元,同比增长7.2%。自今年2月起,昆山进口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9月单月进口199.8亿元,同比增长11.6%,创下近两年新高。具体到行业领域,因疫情对教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海内外市场对笔电、手机需求回暖,拉动相关料件的进口大增。1-9月,昆山进口集成电路产品增长19%、进口计算机硬盘驱动器增长12.3%,进口逆势增长带动外贸持续改善。

此次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设立,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抓手,是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又一举措。记者了解到,进口示范区有两大功能定位,一是“贸易促进”,即促进口、促产业、促消费;二是“贸易创新”,即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昆山获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后,将着力在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提升消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示范引领,进一步增强稳住外贸基本盘的能力。

扎根产业,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雄厚的产业基础、优质的产业集群是昆山稳外贸、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根基。同时,昆山立足于优化进口结构、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

近年来,昆山按照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和“一体多翼”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拥有昆山综保区、昆山试验区、光电产业园等12个特色园区。全市15个主要行业持续集聚,已形成2个千亿级产业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今年初,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落地,带动一批相关产业项目集聚,全力打造千亿级咖啡产业链。昆山还引进宝能汽车、蔚隆汽车等众多品牌汽车制造、销售、技术服务中心,陆续建成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壮大产业根基,提升进口潜力。

作为外贸主阵地,昆山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叠加多项改革,形成多点突进。为打造加工制造中心,综保区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持续放大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效应,并以龙头项目牵引打造新型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形态。为打造研发设计中心,综保区借助进口研发设备和原料保税优势,通过设立保税研发账册,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目前区内拥有研发机构12家、研发企业2家。为打造物流分拨中心,昆山强化综保区功能性平台建设,构筑全产业链保税体系,引导区内企业开展保税物流,丰富产业形态;推动仓储物流信息化,逐步推动智慧仓库建设。为打造检测维修中心,昆山积极开展全球维修业务,延伸服务链条,将“修全球”“发全球”梦想变为现实。为打造销售服务中心,昆山借鉴自贸区实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推动国际知名品牌公司在区内设立贸易公司,巩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码新旧动能转换。

进口带动产业升级,同时也助力昆山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一方面,昆山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产业项目、人才科创、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各领域发挥“临沪先锋”优势,实现“不是上海,就在上海”。另一方面,昆山搭载“一带一路”,与133个国家和地区展开进口贸易,与沿线国家发生进口额快速增长,多元化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昆山还全面提升海峡两岸、中德等相关平台功能,对标国际先进地区和国内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大制度创新探索力度,积极打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贸易、服务的便利化水平。

促进创新,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推进创新,形成示范。

今年以来,昆山创新打造“昆盟通”货物贸易平台,助力长三角企业贸易成长;率先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实现保税料件在集团企业间自由流通;在全国首批实施海关“两段准入”信息化监管试点,进口通关效率提升近50%……像这样的创新之举还有很多,昆山不断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

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昆山积极推动国务院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21项措施落地。目前,昆山综保区已落实超过10项举措,位居全省综合保税区第一。同时,昆山还积极开展智慧综保区建设,全面启用新口岸作业区,打造智慧昆关APP,以全新的软硬件组合提供全程透明的“一站式”通关服务。得益于综保区智慧管理平台的试运行,正常货物放行时间压缩至3分钟以内。

此外,昆山积极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申报,将原报关、报检229个申报项目合并精简至105个;简化整合进口申报随附单证,将原报关、报检74项随附单据合并简化成10项,102项监管证件合并简化成64项。外贸企业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或“互联网+海关”,使用一个界面、一次申报,实现一号到底、一单到底,大幅提升了申报业务“单一窗口”应用率。

今年以来,昆山在全市打响“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以“真金白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出“昆贸贷”“昆链贷”等创新金融产品,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同时指导广大企业用好包含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全球维修业务改革、二线出区整报分送、保税研发等政策“工具箱”,实现稳定健康发展。接下来,昆山还将以此次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优化贸易结构、激发内需潜力,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展现“昆山作为”,贡献“昆山力量”。

融媒体记者 | 李传玉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5392